在是學道不變的宗旨。
自儒者以詞章為事,遂將學道之法,變作學藝,曷勝痛惜。而今之新學,多皆捨本逐末,能如貴校之宗旨者,實不多見。
自從儒家學人以詞句文章作為事務,於是將學道的方法,變成學技藝,實在讓人痛惜!而現今的新學,大多都是捨本逐末,能秉承貴校這樣宗旨的,實在不多見。
儘性學佛,方能盡倫學孔。盡倫學孔,方能儘性學佛。試觀古今之大忠大孝,與夫發揮儒教聖賢心法者,無不深研佛經,潛修密證也。儒佛二教,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以世無一人不在倫常之內,亦無一人能出心性之外。
儘性學佛,才能克盡倫常,學習孔孟之道。盡倫學孔,才能徹儘自性修學佛法。試看古今的大忠臣、大孝子,以及發揮傳揚儒家聖賢心法的人,沒有不深刻研究佛經,暗地學習,秘密修證。儒佛兩大教,合起來修學就會互相增進,相互隔離便會雙雙受損。因為世間沒有一個人不在倫常之內,也沒有一個人能夠出於心性之外。
具此倫常心性,而以佛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克己復禮,閒邪存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盡倫儘性,以去其幻妄之煩惑,以復其本具之佛性,非但體一,即用亦非有二也。此實也,所云佛化之儒宗,不過表示其實而已,有何不可。
具備這樣的倫常與心性,從而用佛法中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作為剋制私慾、言行合禮、防止邪惡、保持真誠,以及父母慈愛、兒女孝順、兄弟間互愛互敬的輔助。於是父子兄弟等人,就會互相跟隨著盡倫儘性,去除虛妄的煩惱惑業,恢復本有的天真佛性。由此可見,儒教和佛教不但本體合一,就連功用也並非二致。這是就實質而言的,所說的"佛化的儒宗",不過是表明了儒佛的實質,有什麼不可以的。
然在家學佛,必須深信因果,恪盡己分,戒殺護生,至心念佛,為決定不易之修持。所言恪盡己分,即慈孝友恭等。然世之不治,國乏賢人,其根本皆由家庭無善教所致。
然而在家學佛,必須深信因果,恪儘自己本分,戒殺護生,至心念佛,這是決定不改的修持。所說的恪盡己分,就是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而世間得不到好的治理,國家缺乏賢人,其根本都是由於家庭沒有好的教育。
而家庭之教,母之責任更重,是以光屢言教子為治平之本,而教女為尤要者,以此。倘常以此與學生說,俾同以此相倡導,則不患不見治平之世矣。
而家庭的教育,母親的責任更為重大。所以我多次說,教育子女是治國平天下的根本,而教育女兒尤其重要,就是這個原因。倘若常常將這些話,說給學生聽,使得他們共同用這些道理來相互倡導,就不擔心見不到太平盛世了。復鬱智朗居士書
福峻之事,若汝所敘,生前死後,種種是實,則可決定往生。以生時已將軀殼看破,此係最大一種利益。以女人每每唯戀幻質,日事妝飾,既無此念,自與淨土法門,容易相應。
福峻的事,如果你所說的,生前死後種種情況都是事實,那麼決定可以往生。因為在生前已經將這個軀殼看破,這是最大的一種利益。因為女人大都只是貪戀這個虛幻的色身,每天都從事妝飾打扮,既然沒有這個念頭,自然與淨土法門,容易相應。
臨終之瘦削,及病苦,乃多劫之業障,以彼篤修淨業,殆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耳。汝謂由修持精進,致身體日弱,此語不恰當,兼有令信心淺者,因茲退惰之過。
臨終的時候她的身體很瘦削,以及有病苦,這是多生多劫的業障顯現,因為她篤修淨業,想必是將重報轉為了輕報,後報轉為了現報。你說她是由於修持精進,導致身體日漸虛弱,此話說得不恰當,同時也包含有,會讓信心淺的人,因此而懈怠退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