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也。故知永明料簡,為不足法。
《四料簡》又說:‘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現今有很多專門持念阿彌陀佛名號的愚夫愚婦,這些人到處都有。我也沒有看到幾個人臨命終時,能現出種種的瑞相,承蒙阿彌陀佛的接引,往生到西方去啊。由此可見永明禪師的《四料簡》,不足以作為修行的法則。”
餘曰,汝何囫圇吞棗,不嘗滋味之若是也。夫永明料簡,乃大藏之綱宗,修持之龜鑑。先須認準如何是禪,如何是淨,如何是有,如何是無。然後逐文分剖,則知字字皆如天造地設,無一字不恰當,無一字能更移。吾數十年來,見禪講諸師所說,皆與汝言,無少殊異。見地若是,宜其禪與淨土,日見衰殘也。
我說:“你怎麼如此囫圇吞棗,不知品嚐滋味啊!永明大師所說的《四料簡》,是大藏經的綱要宗旨,是修持佛道的明鏡。首先,你必須認準什麼是‘禪’?什麼是‘淨’?什麼是‘有’?什麼是‘無’?然後,再句句剖析,就會知道《四料簡》字字就好像天造地設的一樣,沒有一個字不是極為恰當,沒有一個字能夠更改移動。我數十年來,見到一些禪宗講經法師所說的,都和你所說的話一樣,沒有稍微的差異。大家的見解既然都是這樣,那就不奇怪為什麼禪宗和淨土兩個法門,一天不如一天,越來越衰敗殘缺了!”
問,何名禪淨,及與有無,請垂明誨。
他說:“什麼是‘禪’?什麼是‘淨’?什麼是‘有’?什麼是‘無’?請師父慈悲給我明確的教導。”
答,禪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門所謂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目。宗門語不說破,令人參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實即無能無所,即寂即照之離念靈知,純真心體也(離念靈知者,了無念慮,而洞悉前境也)。
我說:“所謂‘禪’,就是指我們人人本具的天真本來的佛性,也就是禪宗所說的‘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目’。禪宗言語不說破,讓人參究而自己悟得,所以他禪宗言語就是這樣。實際上是指無能無所,即寂即照的離念靈知,純真心體(離念靈知,就是完全沒有分別思慮,而明白洞悉前境)。
淨土者,即信願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也。
所謂‘淨土’,就是深信切願,執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並非是偏指理體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有禪者,即參究力極,念寂情亡,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也。
所謂‘有禪’,就是指人們參究的功力至極,念慮寂靜而情執消亡,徹底見到自己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即所謂的明心見性。
有淨土者,即真實發菩提心,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也。
‘有淨土’,就是真實地發起菩提心,生起深信,發起誓願,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禪與淨土,唯約教約理。有禪有淨土,乃約機約修。教理則恆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減。機修須依教起行,行極證理,使其實有諸己也。二者文雖相似,實大不同。須細參詳,不可儱侗(long tong )。
所謂的‘禪’與‘淨土’,只是針對教典和理體而言;‘有禪’、‘有淨土’,乃是針對眾生根器和修行來說。教典和理體則是永恆不變的本來,即使是佛陀也不能增加一點,凡夫也不能減少一點。不同根器的眾生必須依教典來修行,修行到了極致,便可證得理體,使其證得西方實有全都是自己心中之境。這裡所講的‘禪淨’、和‘有禪有淨’,二者文字雖然相似,實際上大不相同,必須仔細地參酌詳審,不可籠統不清。
倘參禪未悟,或悟而未徹,皆不得名為有禪。倘唸佛偏執唯心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真切,悠悠泛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