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京城,銅鑼巷。
在這個年代,大家都是六休一。
因此,每每到了週末,就特別的熱鬧。
街道熙熙攘攘都是人。
有叫賣的小商小販,騎著老式二八扛到處賣涼粉的老爺爺,挑著扁擔賣自家菜的大媽。
時不時還有一群孩子,穿梭在大街小巷,追逐打鬧。
歡聲笑語不斷從大街小巷中傳來,人間煙火氣濃郁。
這可是在二十一世紀體會不到的。
此時,一個高大的身影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此人一身中山裝,帶著一個黑色邊框眼鏡,身高一米八七,體型偏瘦,渾身散發著文人氣息。
四年了。
這裡依舊沒變。
熟悉的街道,熟悉的菜市場。
一眼望去,道路的兩旁坐落著整齊的磚瓦房。
望著熟悉又陌生的街道,李陽不由停頓了腳步。
路邊兩排坐著一群大媽,七嘴八舌的聊著天,裹腳老太太也加入了陣營,表情時而驚訝,時而皺眉,像是聽到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
大爺們則是在門口擺著一張桌子,有的喝茶,有的下棋。
看起來輕鬆愜意。
在這個沒有手機的時代,大家的娛樂方式通常都是聚集在一起,聊天,八卦。
永遠不要小看這個年代的八卦能力。
誰家媳婦生了,誰家中午吃肉了,誰家小子滿月了,誰家兩口子吵架了等等。
第二天,保準傳遍大街小巷,人盡皆知,毫不誇張的說,就連路邊的狗都知道。
李陽踏入銅鑼巷的時候,已經做了很多心裡建設。
不過,還是被眼前這幫人的“熱情問候”搞得有些尷尬。
李陽的出現,周圍的聊天聲瞬間戛然而止。
眾人的視線齊刷刷的望了過來。
“呦,這不是老李家的小子嗎?”
“呀呀,還真是老李家的。”
“不是大學去了?這是畢業回來了?”
“陽子,我記得你有三四年沒有回來了吧。”
“幾年不見,陽子變得又高又帥了呀。”
“今年有二十了吧?有物件了嗎?我家有一個遠房親戚,他家女兒和你一樣的歲數,長得可水靈了,改天我給你倆牽線搭橋。”
“陽子如今不一樣了,可是大學生畢業,咱們街道就這麼一個。”
李陽從小就在四合院長大,可以說是這些大爺大媽看著長大的,即使四年不見,他們也很快認出了李陽。
面對大家熱情的問候,李陽的臉始終保持著一抹笑容,同樣也親切的問候。
大家之所以這麼熱情,一方面因為李陽是大學生的緣故,另一方面是他們家滿門忠烈。
李陽的爺爺是當年井岡山的一員。
父親在抗鬼戰爭中光榮犧牲,那個時候的李陽才三歲。
母親是一名軍醫,戰爭結束以後,就落了一身的毛病,加李父去世的打擊。
強支撐了十多年,在撫養李陽高考結束的那一天,便撒手人寰了。
因為是烈士後人,頭給了不少的補貼,每天還有額外的助學金。
李陽本人也很努力,他屬於胎穿,靈魂來自二十一世紀。
兩世為人的關係,從小他就便與同齡人與眾不同。
憑藉著聰明的頭腦,一連越級,高中只了一年,就被華清大學錄取。
大學生就不用多說了,在這個年代,九年義務教育還沒有普及,人民生活質量低下。
大家吃穿都成問題,哪有人會關注學習。
城裡還好,大家對於教育還是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