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之憾:壯志未酬的暮年悲歌
和親之後,中原地區暫時獲得了喘息之機,但內部的矛盾卻依舊紛繁複雜。李從珂並未從根本上解決藩鎮割據的問題,各地節度使的勢力依然強大,時常不聽從朝廷的號令,相互之間還時有摩擦爭鬥,國家的根基依舊搖搖欲墜。
馮道深知,若不進行徹底的改革,削弱藩鎮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國家將永無寧日,百姓也難以擺脫戰亂之苦。於是,他不顧自己已經年邁體弱,再次挺身而出,向李從珂進諫,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軍事制度上,他提議建立一支直屬中央的精銳禁軍,這支禁軍將從全國各地選拔身體素質優良、作戰勇猛且忠誠可靠計程車兵組成,由中央直接調配軍餉和物資,確保其忠誠度和戰鬥力。同時,加強對軍隊的日常訓練和紀律管理,制定嚴格的獎懲制度,使軍隊能夠真正聽從中央的指揮,成為維護國家穩定的堅實力量。
行政方面,馮道主張加強中央對地方官員的任免權和監察權。他建議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定期派遣監察御史前往各地巡查,對地方官員的政績、品德和廉潔情況進行全面考核。對於貪汙腐敗、欺壓百姓、不服從中央政令的官員,堅決予以撤職查辦,並追究其刑事責任。同時,改革官員選拔制度,打破門閥士族對官職的壟斷,選拔更多有才能、有品德的寒門子弟進入官場,為朝廷注入新鮮血液,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治理能力。
經濟上,他力推輕徭薄賦的政策,鼓勵農桑。馮道深知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安居樂業,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家才能繁榮昌盛。他建議減免農民的賦稅,尤其是在災年和戰亂之後,給予農民一定的喘息之機。同時,政府組織專業人員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指導,推廣先進的耕作方法和灌溉技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設施,提高糧食產量。此外,鼓勵商業發展,設立集市和貿易場所,促進物資流通,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然而,李從珂對馮道的改革建議並不完全信任和採納。他擔心這些改革措施會觸動到太多既得利益者的權益,從而引發更大的政治動盪,危及自己的皇位。同時,朝中的一些權臣也因害怕改革會削弱自己的勢力,紛紛對馮道的提議表示反對和抵制,在李從珂面前進讒言,詆譭馮道的用心。
馮道四處奔走,試圖說服李從珂和其他朝臣,但卻四處碰壁,無人願意支援他的改革主張。他先找到幾位平日裡與他關係尚可的大臣,苦口婆心地向他們闡述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然而這些大臣要麼面露難色,要麼顧左右而言他,委婉地表示無法支援他。馮道又多次求見李從珂,詳細地講解改革方案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步驟,但李從珂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對改革之事避而不談。
看著自己精心謀劃的改革方案無法得以實施,馮道感到無比的痛心和無奈。他深知,這可能是他在有生之年最後一次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做出努力的機會,但卻因為各方的利益糾葛和短視而無法實現,國家的未來再次陷入了迷茫和黑暗之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馮道的身體和精神狀況都大不如前。他的兩鬢已經斑白如雪,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憊和憂慮。曾經挺直的脊樑也微微彎曲,步伐變得蹣跚而沉重。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心繫國家和百姓,時常在自己的府邸中長吁短嘆,為國家的命運而憂心忡忡。
在寂靜的深夜,馮道常常獨自坐在書房中,對著滿桌的書卷和未被採納的改革奏章發呆。他回憶起自己的一生,歷經多個朝代,見證了無數的興衰榮辱,本以為在這暮年之際能夠憑藉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為國家帶來一絲轉機,卻沒想到最終還是無法逃脫命運的捉弄。
不久之後,李從珂在與石敬瑭的權力爭鬥中失敗,後唐滅亡,石敬瑭在契丹的扶持下建立了後晉。馮道再次面臨著朝代更迭的局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