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態卑微,誠意十足。
後來吐蕃也崛起了,於是吐谷渾又向吐蕃討好,而大唐與吐蕃有衝突時,吐谷渾又立馬裝聾作啞。
偶爾還派出部落青壯襲擾大唐邊境,搶掠錢財人口,被大唐問罪後,吐谷渾可汗又馬上誠惶誠恐認錯,認了錯又不改,老實一陣後繼續搶掠。
吐谷渾就是這麼一塊厚顏無恥的滾刀肉,大唐打他都怕髒了手的那種街熘子小痞子貨色。
對大唐來說,吐蕃和吐谷渾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按道理,這兩個國家打起來,大唐只會拍手稱快,恨不得雙方打出腦漿子才好。
可惜吐谷渾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它扼住了絲綢之路的咽喉,又是中原與西域連通的唯一通道,於是這次吐谷渾捱揍,大唐不得不想盡辦法救它。
沒別的原因,這塊扼住絲綢之路咽喉的土地,掌控在吐谷渾手裡,遠比掌控在吐蕃手裡強得多,若落到吐蕃手裡,那麼它就成了吐蕃未來進攻大唐的前哨站,同時大唐很快也會失去西域廣袤的土地。
李欽載這次的使命,就是為李治解決這個大麻煩,吐蕃必須撤兵,吐谷渾最好掌握在大唐手裡,絲綢之路必須保持暢通。
當然,金髮碧眼的胡姬李治就不要惦記了,李欽載若敢獻,想必武后一定會將她們挨著個兒的扔進井裡,最後把李欽載這個罪魁禍首也扔進井裡。
經歷了刺殺後,李欽載下令加快腳程。
從蘭州到涼州,一千餘人策馬狂奔,大約五天後,李欽載終於趕到涼州城。
進城之前,早有斥候提前入城通報涼州刺史裴申,當李欽載和一千餘禁軍到達涼州城外時,裴申便領著刺史府大小官員站在城門外迎接。
一行人在城門外下馬,裴申與眾官員迎上前行禮,李欽載記掛著吐谷渾戰事,回禮之後並未寒暄,開門見山地道:“吐谷渾戰事如何?”
裴申是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兩鬢卻已見花白,也不知是天生少白頭還是被吐谷渾戰事給愁的。
裴申聞言立馬道:“吐谷渾軍隊戰力不如吐蕃,正向東節節敗退,國中十餘城池被吐蕃軍佔領,吐谷渾可汗諾曷缽攜弘化公主如今正在積石山一帶率殘軍抵抗。”
“涼州城可有出兵?”
裴申急忙道:“未得長安旨令,下官不敢妄動,大唐王師一兵一卒未調動,只派出了數十隊斥候打探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