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俘生存率一半一半,這個能理解。
古代交通不便利,也沒有什麼日內瓦條約,戰俘在唐軍眼裡基本等同於牲畜,毫無人權可言。
路上稍微崴個腳,影響了整隊的程序,說不定都會被將領一刀砍了扔進林子裡,更別說一路餐風露宿,病的傷的餓的,只要身體出了毛病,基本就是個死。
在這個年代,戰俘的遷徙比流放犯人殘酷多了,犯人被押送到千里之外,路上多少還有人權可言,只要打點足夠,甚至能夠一路瀟灑地遊山玩水。
戰俘則不一樣,他們連牲口都不如,大唐私自宰牛徙三年,宰戰俘呢?無罪。
劉仁願能給李欽載剩下一半活的,其實已經很厚道了。
“劉都護一路辛苦,還請堂上高坐,容下官薄酒相待,為劉都護洗塵。”李欽載熱情地將劉仁願往門內請。
劉仁願也不矯情,當即便昂然走進別院。
一頓酒宴下來,李欽載刻意結交之下,劉仁願對他的態度越來越親近。
親近的原因當然不是這頓酒宴,事實上劉仁願對李欽載既羨又敬。
當初白江口之戰後,李欽載從百濟國帶領六千餘將士歸唐,大海上私自改變航向,登陸倭國,亡其國,屠其城,肅宮室,永駐軍。
這番功績,大唐軍中將領無不羨慕欽佩,劉仁願也不例外。
能做出這番功績的人,不僅需要超凡的膽識,也要有被嚴懲的心理準備。
劉仁願有時候設身處地,如果當初是他奉命率領這六千將士歸唐,半路上他會不會有這樣的膽魄下令艦隊改航向,滅了倭國。
左思右想,終究還是缺了這份膽識,他害怕承擔不起失敗的嚴重後果。
一頓酒宴,劉仁願已微醺,天色尚早,於是向李欽載告辭,帶著部將踉蹌離去。
一千餘戰俘被李家部曲看押著,李欽載趁著幾分酒意走到門外,環視戰俘後不由皺眉。
這一個個的,瘦得跟猢猻似的,而且人人面有菜色,顯然是餓得不輕。
一千餘人靜悄悄地蹲在別院門外的空地上,引來莊戶們的圍觀,聽說是百濟國的戰俘後,莊戶們如同圍觀珍稀動物似的議論紛紛。
戰俘們面無表情,人群裡透著一股死氣沉沉的味道,一路行來,他們已漠視了生死,哪裡在乎被人圍觀。
李欽載皺眉道:“阿四,押他們下去洗乾淨,身上的毛髮全剃光,包括頭髮也剃了,莫把病傳染給鄉親,再讓他們吃頓飽飯,明日開始,燒水泥窯的事情全都交給他們。”
劉阿四領命,和部曲們一同押著戰俘們離開。
圍觀的莊戶們還未散去,一名莊戶猶豫許久,站出來道:“五少郎,燒窯的活兒我們也能幹……”
李欽載聽出了他話裡的意思,笑道:“還有很多活兒,不差這一樁,只要你們肯幹,保證你們都能養活家小。”
“燒窯的活還是交給戰俘們吧,不瞞你們說,燒水泥窯很傷身體,長久下去會得肺癆,我不能害你們,但戰俘無所謂,這批人廢了,大不了再讓百濟送一批戰俘來。”
莊戶們恍然,於是行禮後散去。
…………
李敬玄仍然以謙卑的姿態,在學堂內當著博士。
博士這個官職的職責有點雜亂,既有督促學子端正學習態度的責任,同時也要統籌書籍,安排老師課程,組織學生辯輪經義等等。
當然,在甘井莊的學堂內,李敬玄的職責更雜亂了,學堂只有李欽載一位老師,而且不歸他管,學生裡面有一半是權貴子弟,他不敢管,剩下的便只有打掃衛生,督促三餐,俯首甘為孺子牛了。
說起來李敬玄這個博士委實有點憋屈,堂堂弘文館學士,曾經的太子侍讀,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