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美地以特拉維夫城為基地,開啟了長達七十年的併吞計劃。
猶如一場精心策劃的棋局,步步為營,勢在必得。
這一過程,極好地詮釋了“趁他亂,要他命”的深刻含義。
迦南美地人天生聰慧,善於做生意和研發高科技。然而,這個民族也有著見利忘義、貪生怕死的特質。
他們將軍火武器源源不斷地賣給伽藍,既供給正規軍,也暗中扶持各路反叛軍,猶如在火上澆油,助長了內亂的烈焰。
這種雙重策略不僅使伽藍的政局變幻莫測,執政黨更迭頻繁,黨派之爭如同狂風暴雨般肆虐,更是將伽藍民主共和國的根基撕扯得支離破碎。
隨著時間的推移,伽藍內部的腐朽與混亂愈演愈烈,彷彿一座搖搖欲墜的樓閣,隨時可能崩塌。
在這場權力與利益的博弈中,迦南美地人如同狡猾的獵手,他們的算盤打得精明。
當羸弱的伽藍再也無法成為他的對手時,迦南美地在伽藍國中以特拉維夫城為首都,建立了自己的國度。
這無疑對伽藍人來說是巨大的打擊。
但接下來迦南美地靠著強大的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迅速展開了對伽藍的侵略。
這場從內部開始進攻的侵略,在極短的時間內吞噬了伽藍的三分之二塊土地,只留下了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讓伽藍人苟延殘喘。
事實上,國際上並未正式承認過迦南美地的國家身份。
但由於迦南美地人太過強勢,各國之間也存在著政治博弈、利益分歧。
關於迦南美地侵略吞併伽藍的事實,國際上也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態度。
知知腦中回憶起思索,腦海中浮現出那些關於歷史的片段。
“你知道哈迪遜組織吧?”希洛的聲音打斷了知知的思緒。
“嗯呢!我聽說是一個反叛組織。”
知知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
一提到反叛組織,好像天生就貼上了一副“壞人”的標籤。
不知怎的,腦子裡有幅畫面一閃而過。
……嗯……
……就像是那個人一樣……
她下意識的抿唇。
希洛微微一笑,點點頭:“其實我記得我小時候,這座城市也歸迦南美地管轄,只是前幾年,哈迪遜武裝組織打過來,行政官怕死跑了。”
她的語氣中透著一絲調侃。
知知認真傾聽,心中對這個複雜的局勢產生了更深的好奇。
她想象著那時的場景,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波瀾:“那你們……後來怎麼樣了?”
是不是經歷了極其恐怖的高壓管控以及屠殺?
然而……
知知聽到的卻跟想象中截然相反。
“哈迪遜接管了我們長達三年十個月。”希洛的語氣輕鬆,彷彿在講述一段平常的故事,“一開始我們都以為哈迪遜會帶來屠殺,事實上並不是。”
她的聲音漸漸低沉。
“他們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殘暴,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帶來了秩序和穩定。雖然生活依舊艱難,但至少我們不再生活在恐懼之中。從前,迦南美地對除了特拉維夫以外的所有城市,都是高稅收高剝削政策。”
“為了反抗迦南美地的酷吏,死了很多人的。一切都是服務於首都。”
希洛的這一席話,讓知知聽著既感到訝然又震驚,手心不由自主地滲出一層冷汗。
她的思緒在腦海中翻湧,試圖消化這些意想不到的資訊。
“哈迪遜派來的執政官叫卡修,他人挺不錯的。”希洛的語氣中透著一絲意外的讚許:“在他的帶領下,斯德羅特的老百姓過上了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