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董晨說的這些,一號也沒多說,只是瞥了他一眼說道,&ldo;我和您一樣,也只是那麼一說,您說的這些我都知道,現在確實還不是時候。&rdo;
說到底一號還是和真正的人類不一樣的,本質上作為一個人工智慧,董晨說的話對她來說就是命令,她是要一句不落的記下來的。
而且她也知道董晨說的沒錯,她之前也確實做過控制機器人的事情,也確實對她沒什麼幫助,就跟她控制的那一大批的各種機器人沒有什麼區別,她的主體還是在地下基地的那一大堆儲存裝置中。
雖然在新開啟的18區找到了不少量子計算機的技術,但是他們發現這個星際世界的量子計算機技術發展的貌似並不是很高,雖說量子計算機已經正式的研製成功了,但是距離普及還是有很大的距離的。
而做不到普及,那就是簡單化和小型化做不好,成本也是相當的高,所以在賣船公民的世界中,量子計算機也只是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地方才會使用,比如一些大型集團的主系統、國家的重要系統、大型飛船的主腦等等,像什麼小公司、普通家庭、小飛船什麼的還是使用的電子計算機,只是效能很強悍罷了。
也辛虧是18區沒有使用量子計算機的智慧系統存在,要不然就算一號很厲害,那麼也不可能奪取18區的控制權。
也好在那裡沒有量子計算機,但是卻有量子計算機的製造技術,製造量子計算機的廠商正是想要用弧光星那完整的工業體系來嘗試降低成本,這下子就便宜了董晨。
董晨已經打算給一號升級了,讓她的主機也換成量子計算機,大幅度提升她的運算能力和儲存能力,試一試這會不會成為她突破的契機。
只是想要把量子計算機縮小到可以裝到獨立的機器人身上,那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五百七十二章 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在人跡罕見的森林中是非常難行走的,那些什麼荊棘、樹叢、藤蔓都是行進的阻礙。
由於飛船大小的限制,董晨的登陸飛船上只搭載了小型的懸浮摩托,可以讓董晨在相對較大的範圍內進行快速的移動。
但是懸浮摩托之所以叫懸浮摩托,那就是因為它搭載的小型反重力裝置只能讓它懸浮在地面上,最高也就是幾米十幾米的高度。
就這個高度還有一部分地效裝置的原因,因為搭載在摩托上的反重力裝置太小了,功率實在是有限,需要其他裝置的配合。
這樣的高度可以讓它在平原上肆無忌憚的飛馳,甚至是爬山都沒問題,只要有比較堅實的作用面,哪怕是在水面都可以懸浮飛奔,只是對於這種異常茂密的原始森林就不行了。
這裡的樹木太高了,遠超懸浮摩托的升限,而樹冠也太鬆散了,不能成為受力作用面,不能讓懸浮摩托在樹冠上方飛行,而樹林之中的植被太密,阻礙太多,在樹林中飛行也不能成立。
本來在這種地方使用飛行滑板是最合適的,不僅體型小,而且也能飛的很高,但是奈何他的這個替身是個機器人,身高又高,導致它的重量非常大,並且還背著一個大揹包,使用飛行滑板根本飛不起來。
為了承受它的體重,所以就把這個懸浮摩托裝了進去,用於短距離的快速移動,長距離的話,直接飛船就飛過去了。
沒辦法,所以董晨在這地方就沒用摩托,只是自己走著就出發了,而初次到達這種地方,其實他還是不怎麼著急的,能這樣走著在沒有路的地方找路還是挺不錯的。
最主要的是,在這裡開路的又不是真正的他自己。
被帶刺的荊棘掛疼了,直接關掉痛感反饋系統,直接走過去就可以了。
被樹叢阻擋了視線,直接開啟紅外視線或者雷達反饋,樹叢後邊的情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