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備用駕駛位上坐好的另一個工人笑道,&ldo;哈哈,那不是快要緊張死了。&rdo;
&ldo;誰說不是呢,不過緊張也要飛啊,其實已經模擬了好幾百次了,只是事到臨頭的緊張而已,你看我現在不是輕鬆的和喝水一樣嗎?一邊和你們聊著天就把要檢查工作做完了。&rdo;朱鶴殊輕鬆道。
&ldo;也是,&rdo;楊念明在座椅上扭了扭徹底坐穩之後道,&ldo;等我們在太空待久了之後也就習慣了。&rdo;
&ldo;沒錯,楊哥,你可是我們太空建設一班的班長,要拿出氣勢來,&rdo;那名坐在備用航天員座位上的人說道。
&ldo;好你個劉全,給我安靜,要不然扣你工資。&rdo;楊念明扭頭瞪了劉全一眼道。
&ldo;好了,都坐好了,我們要出發了,&rdo;對他們說完的朱鶴殊向塔臺匯報導,&ldo;塔臺塔臺,這裡是運輸一號,我已準備就緒,隨時可以起飛。&rdo;
&ldo;運輸一號,這裡是塔臺,可以起飛。運輸二號也已準備完畢,他將在你之後起飛,注意保持飛行距離。&rdo;
&ldo;運輸一號明白,立即起飛。&rdo;
直播畫面一直在拍著機場的跑道情況,伴隨著轟隆隆的引擎鳴響聲,兩架載滿了太空工人和建設機器人的空天運輸機就再次衝上了天空。
而那些看直播的觀眾們紛紛表示,這樣的場景真是每次看都看不夠,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太空中的對接也很精彩。
由於空天運輸機對於現在的空間站來說太大了,而且它不是傳統的裁人飛船或者貨運飛船,不是那種圓筒狀的結構,不能使用處於中心位置的節點艙,所以只能在弧光生活艙的那一端對接。
這樣正好可以讓觀眾們看見清晰的對接過程,因為只能一架一架的對接,正好不對接的那一架可以提供直播視角。
而貨倉中的機器人就好說了,它們都是自帶燃料和噴射引擎的,在智慧程式的引導下自動就飛到了艙壁外的機械掛點上掛載了上去。
&ldo;歡迎,歡迎你們的到來,你們能來到這裡,這說明我們華國的航天事業終於邁出了一大步。&rdo;
楊念明他們一進來就受到了那三名太空人的歡迎,而跟他們說話的人正式和弧光航天有過接觸的王萍上校。
&ldo;是啊,我們的航天事業發展到這一步真是不容易,不過以後會好的,我們這不是來了嗎?&rdo;
楊念明一邊說著一邊扶著牆壁讓腳落到了地上,然後開啟了鞋上的電磁吸附系統就穩穩的站到了地上。
雖然在太空中沒有什麼上下之分,但是人類的習慣還是要遵從的,而且一些固定在牆上的儀器和裝置也是有上下之分的,不可能滿艙的飄裝置,所以定一個上下很有必要。
他站穩之後和王萍握了握手道,&ldo;我們絕對會給這個世界一個驚喜的,一個前所未有的天宮空間站。&rdo;
&ldo;沒錯,&rdo;王萍也是握住楊念明的手用力的晃了晃道,&ldo;只是我們還要做實驗,沒有時間幫助你們,要不然我們也可以出一份力的。&rdo;
&ldo;哈哈,不用這麼在意,我們各司其職嘛,我們就是專業幹空間站建設的,哪能讓你們這些科學家來幹。&rdo;楊念明笑著說道。
在太空站建設者們和太空人們都介紹認識了之後,他們就開始了迅速的適應練習,畢竟時間緊迫。
不管在地上練習的多好,到了太空中都要重新適應,地上的練習只是告訴你到了太空該怎麼做,真正的要在太空中生活的遊刃有餘還是要靠自己,更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