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導師的心裡都要喊了出來——雖然熱依罕沒有告訴她實情,但她確實對這位充滿理想,而且求知若渴的孩子有著十足的好感。
隨著腳尖觸地時的輕聲悶響,熱依罕穩穩地站定。
此刻她的腦海中又一次響起了訓練時導師的聲音。
另一邊,評委席上,導師同樣緊咬著牙關,心裡高喊著。
“注意力不要只集中在腳底!手部動作不能忘記,先右再左抬手,否則後面的動作就會亂。頭和眼都動起來,二點鐘方向和八點鐘方向,踩著每一個八拍,先看二點再看八點,二八迴圈兩次。”
兩人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
訓練的時候,熱依罕總是將注意力放在腳部動作上,導致手上動作頻頻出錯。
不過眼見熱依罕完成了這一段,導師的心也些許地放了下來,卻也不敢徹底放鬆——接下來是難度更高的橫墊步,和之前一樣,也融合芭蕾舞的腳法。
之前進退步時的手部動作對這一段的影響很大。
如果上一段出錯的話,這段橫墊步的伸手收手動作就會和移動方向相反。
好在有了之前進退步時的朱玉在前,這一段也沒有出現差池。
“好呀,這一段還挺熱情的,有讓觀眾們感受到城市的繁華。”評委席正中心的領導雖然不懂舞蹈裡的那些技術細節,但結合舞蹈名字和內容,也能感受到舞蹈所要表達的內容與意境。
藝術的關鍵就在於此——不論是鑽研藝術的藝術家,還是身居要職的各級領導,抑或是市井中勞作的大眾,都能感受到創作者所期望表達的內容,並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解讀。它沒有用只有藝術家們自己的技巧和高高在上的態度來疏離群眾,變成藝術家小圈子的自嗨。
隨著時間到達三分鐘,舞曲沒有淡出,而是戛然而止,將留白手法體現在了舞蹈之中。
“意猶未盡呀,意猶未盡!”評委席上的領導和專家們感嘆起來。
“這段編舞很不錯,但舞曲缺少了些許靈動,如果樂曲換成現場演奏的話,我能給滿分。”樂理教授還在回味著這段舞蹈。
場館外面排隊的眾人也在討論著熱依罕的舞蹈。
“這舞蹈是誰編舞的?太亞克西了,別告訴我這個小姑娘能編出這樣的舞。”
“阿達西,你們的節目不會也是跳舞吧,我看有些懸了。”
“你們有沒有發現,她的舞蹈腳法不是傳統舞,更像是,芭蕾。”
“你懂什麼,用芭蕾更能炫技,就我們這些人的訓練表現做這種動作,怕不是副歌第一段動作就要斷腳。”
“別鬧了,下一個節目就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