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邊讀博,一邊出診,偶爾在學校和療養院出義診,以封氏診所的名義,同時還組織員工探望老人院,這封氏診所的名氣漸漸大了起來。
很多人都知道封氏診所創始人,中西醫結合治療,手法嫻熟,很多疑難雜症都能治,並且治好整個收費不貴。
來診所看病的人漸漸多了起來,甚至指名讓封醫生,封神醫看病。
我如願,成為了現代神醫,一邊看ct圖,一邊扎銀針,拔火罐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醫生。
見狀,把我的診費提高至10倍,並限號。同時讓學徒告訴那些來就診的病人,其他醫生醫術很好,如果病情不嚴重,建議掛其他醫生的號,還不用排隊。
這樣就達到了分流的效果,還合理利用醫療資源,不至於扎堆都掛一個人的號,把號留給真正需要的人,而不是為了賺錢。
對於我而言,每個月有租金收入,店鋪收入及分紅,封氏集團的分紅,投資理財的盈利。
目前還有診所的正常運作的現金流,對了,我還有方氏集團方悅悅的投資,所以我們根本就不缺現金流,我比之前的財富積累更多。
方悅悅作為新一代的方家掌權者,因為我之前在初中的時候就治好她的臉,她對我的醫術是無腦子相信。
所以她相信我開診所一定能賺錢,她知道我開診所後,纏著我要成為封氏診所的第二大股東,注入了一大筆資金進來。
只管投資分紅,不負責管理的那一款,她完全相信我的決策和眼光。
也因為這個,我的資金尤為充裕,除了開分診所,提高員工的待遇,我甚至可以拿出收益的10%專門設立了一個封氏基金會,用這些錢去資助貧困山區的兒童。
慢慢地存進去,用這筆錢的利益,足夠支助好幾所農村學校的上百名孩子一整年的午餐費用,讓他們沒有封氏餐飲公益午餐到達的情況,也能吃飽飯。
我們在義診的時候,給他們帶著衣服和吃食過去,對於我而言,吃飽穿暖睡好,就是基本需求。
在我能力範圍,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不用因為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好而來看病,能在改善生活,就能治療好的病症,我希望不要動用醫療資源。
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建立了封氏品牌,收了很多醫學學徒,幫助了很多人。
雖然忙碌,但我們的心緊緊相連。
兩年後,我們迎來了第一個孩子——一個小男孩。他的到來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
我們給他取名叫易安,希望他能平安幸福地長大。
“如蓮,你看他像誰?”易諾康抱著小安,眼神裡滿是寵溺。
“像你,尤其是那雙眼睛。”我笑了笑,輕輕撫摸著小安的頭髮。
然而,生活從不會一帆風順。
易安出生後不久,易家的長輩們又開始干涉我們的生活。他們希望我們能按照家族的傳統撫養孩子,甚至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如蓮,家族裡希望我們能讓孩子從小學習易家的課程,為以後的接班人做準備。”
經商的易二叔又一次打來電話,語氣嚴肅。
易氏家族的子弟發展方向分兩邊,一個是從政從軍,一個是經商,在易爸爸那一代,易氏集團繼承人是易二叔,當時易爺爺為了防止兄弟互相爭權奪利,出現鬥毆,所以他讓一般一個選擇從政,一個選擇經商。
易爸爸見易二叔有經商頭腦,主動退讓,所以易奶奶去世的時候,為了補償易爸爸分紅少,分得的遺產就相對多一點。
並且定下了新的規矩,誰生下了嫡長孫,誰就優先成為易氏集團的繼承人。
到了易諾康這一代的話,不知道什麼原因,有可能是不能生,也有可能是不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