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交往。而四海傳名,來請教的人,越來越多。或者渡過大海,攀登高山,而請求開示。或者傳寫書信,而乞求賜予修行的指南針。凡是印公老人所說的只言片句,沒有不尊奉為明訓,寶貴超過奇珍的。浙江海鹽的徐蔚如,溫州的張雲雷等諸位居士,將印公所寫的文鈔,一再編輯收錄,木刻板流通。閱讀《文鈔》,而能夠循著文義,悟入實旨,慕極樂果,而修因的人的數量,哪裡能說得盡呢?諦閒我四十年來,奉承釋尊的誠實言教,遵守智者大師(天台宗第三代祖師)的悲願,所以自修而兼帶利他,其歸結之處,也不外乎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信願求生極樂罷了。現今馬契西居士等人,重新將印公的文鈔,刻板印行,來流垂永久。雕板排字工人將要竣工,(諸位居士)要我寫篇序。利益人物,共結法喜之緣。高山流水,是為知音而奏的。怎能因為我的不文而推辭呢?深深祈願這部編輯的《文鈔》,流佈於三千界內,宣傳於百億國中。普遍使見與未見,共獲真修;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才不辜負印公老人的無量悲心,與諸位居士的幾次善舉啊!
民國壬戌(1922 年)五月,釋諦閒述
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隨機設化,開示種種方便法門。而求其簡易直捷,一生可以成辦者,莫如唸佛求生淨土。起信論謂之如來勝異方便,誠方便中之最勝者也。世每以愚夫愚婦所能為,而鄙不屑學,必欲別求玄妙。不知如來說法,無法不玄。所立行門,無門不妙。然大都皆限於上根利智,未能遍引群機。獨此淨土一門,普被三根,不揀異類。以言玄妙,孰逾於斯。夫華嚴一經,王於三藏。恆沙法海,靡不賅羅。末後普賢乃為證齊諸佛之善財,宣說十大願王,導之歸向極樂。此之境界,豈凡情所可思議者哉。況夫修行其他法門,必至斷惑證真,方出三界。欲了生死,難乎其難。此則但須持名真切,不妨帶業往生。一登蓮邦,長劫侍佛,親承教誨,終必至於一生補處。其玄妙為何如。又修他法者,專仗自心佛力,不求他佛加倍。知見非正,或致受魔。此則有彌陀願力攝持,感應道教,永無魔事。其玄妙又何何。大集經中,如來懸記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唸佛,得度生死。今正末法時期,欲求解脫,舍此奚由哉。印光法師,為當今有道高僧。博覽藏經,淹通宗教。歸心淨土,自利利他。縱無礙之辯才,弘契機之妙法。誠所謂是如來使,行如來事者。著有文鈔,風行於世。辭義深顯,理事圓融,實足追雲棲靈峰之法軌。茲者諸大居士,發願捐資刊板,永久流通,廣作度生寶筏。馬子契西以序請,勉述數語,敬志讚揚。普願法界諸眾生,同往無量光佛剎。
上海黃慶瀾薰沐序
佛陀為使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這一大事因緣,出現在這個世間,隨眾生的根機而施設教化,開示種種的方便法門。而求其中最簡便容易,直接快捷,一生就可以成就的法門,都不如唸佛求生淨土的法門。《大乘起信論》中稱之為:“如來勝異方便”,實在是方便當中最殊勝的法門啊!世間人每每因唸佛,是普通百姓也能夠唸的,而鄙是不屑於學習這個法門,想要另外去求玄妙的法門。他們不知道如來所說的法,沒有一法不是玄妙的;所建立的行門,沒有一個行門不是玄妙的。然而大都侷限於上根利智之人,不能普遍地接引眾生。唯獨淨土這一個法門,普遍加備上中下三種根機,不揀擇不同的根機。說到玄妙,哪裡有超過這個淨土法門的呢?《華嚴經》,是三藏(經藏、律藏、論藏)中的經王。恆河沙數的法海,沒有不包羅的。到了經文末後《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為修證到等覺位的善財童子,宣說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世界。這個境界,哪裡是凡夫情識所能思議的呢?何況修行其他法門,必定要斷盡見思惑證真諦理,方才能夠出離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想要了生死,非常困難。這個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