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的人便能夠心領神會,迷昧的人完全隨言語所轉。不知道古人棒喝喝罵的用意,就認為這樣是行持。這個過失,豈止是如王莽學周公旦,曹操學周文王那樣。
醍醐上味,為世所珍,遇斯人等,翻成毒藥。裴公美謂得其意則疾成佛道,失其旨則永入泥犁。可不懼哉。
醍醐的上妙美味,為世間所珍貴,遇到這樣的人,就翻變成毒藥了。裴休說:得其意,則疾成佛道,失其旨,則永入地獄。能不畏懼謹慎嗎?
祈閣下勿萌此念也。至於語文類古人作詞料用者。不知古人皆於自心大有發明,故出言吐詞,妙合禪機。譬如庖丁解牛,由雞射猿,非學而能者也。
祈望閣下你不要萌生這種念頭。至於想要學習文句,類同古人,來作為文詞資料使用。不知道古人全都對於自心,有大的發現明,所以出言吐詞,妙合禪機。譬如庖丁解牛,養由基射箭,猿猴流淚,知不能免死,這不是學學就能夠達到的啊!與某居士書(代了餘師作)
仲春來山,瞬息半載。縱壽百年,彈指即過。一息尚存,當求出路。毋使臨終,悔之無及。
你二月份來普陀山,一轉眼半年過去了。縱然有一百年的壽命,也是一彈指就過去了。這一口氣還在,就應當尋求將來的出路。不要等到臨終之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每憶經雲,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信心難生。四者幸備,尤當努力。如登寶山,要得摩尼。
每每想到《四十二章經》中說: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信心難生。很慶幸這四者全都具備,就應當加倍努力。如同登上寶山,一定要得到摩尼寶珠。
良以在凡夫地,未斷惑業,生死不了,難免墮落。所以如來極勸眾生,發真信心,及切願心,持佛名號,求生淨土。
實在因為在凡夫地沒有斷除惑業,生死不了,難免墮落。所以如來極力勸導眾生髮真實信心,以及迫切願心持佛名號,求生淨土。
當以供養三寶,守戒一生,一切所作,種種功德,不求來生人天福報,不求現世長壽康寧,唯求臨終往生淨土。則與佛誓願相契相合,感應道交,定滿所願。
應當以供養三寶,一生守戒,一切所作的種種功德,不求來生的人天福報,不求現世的長壽康寧,唯求臨終往生淨土。就和佛的誓願相契入相附合,感應道交,一定滿你所願。
如人墮海,有船來救,若肯上船,即登彼岸。求人天福,不求往生,如不上船,難免沉溺。佛欲令汝超凡入聖,汝卻願得有漏之福。福報一盡,永墮三途。如摩尼珠,用彈黃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可不惜哉,宜警省焉。
如人墮入大海,有船來救,如果肯上船,就即刻登上彼岸。求人天福,不求往生,就像是不肯上船,難免沉溺生死大海。佛陀想要使你超凡入聖,你卻願意得到有漏的福報。福報一盡永墮三途。就像用無價的摩尼寶珠,用來彈射黃雀。所得的少,所失掉的多。真是太可惜了!應該警覺反省啊!
當知唸佛往生一法,乃一切眾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實一切諸佛疾成正覺之最上法門。不可以簡便易行,視作等閒。必須以勤懇之心,方能成辦。
應當知道唸佛往生這一法,是一切眾生速出生死的第一要道,實在是一切諸佛,速成正覺的最上法門。不可以因為簡單方便容易行持,就等閒視之。必須以勤懇之心,才能成辦。
至於修持法則,龍舒文中具載。又有安士全書,具載唸佛往生法則並隨事積德,居塵學道,齊家教子,淑世善民,種種法則,悉臻奧妙。可謂通儒釋於不二,冠古今而無雙。一切緇素男女,皆堪永為龜鑑者也。
至於修持的方法規則,《龍舒淨土文》中有具體記載。又有《安士全書》,具體記載了唸佛往生的法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