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為天台宗四種三昧中“非行非坐三昧”之異稱。謂隨意之生起即修禪定,而不侷限於行、住、坐、臥四威儀。大品般若經稱之為覺意三昧,南嶽慧思則稱之為隨自意三昧。即於一切時中、一切事上,隨意用觀,念起即覺,意起即修三昧。)復何慧昭居士書
接手書,知宿根甚深,現行頗純,故有種種勝境相現。然今人多半是要體面,憑空造樓閣,有一分半分,便說有百千萬分,如某居士錄,其境界皆是手筆所做,不是心地所做。
接到你的信,知道你過去的善根很深,現在的修行也很精純,所以有種種殊勝的境相現前。然而現在的人多數好面子講體面,憑空造樓閣,有一分半分功夫,便說有百千萬分。如某居士所作的筆錄,他說的境界都是用手筆所寫的,不是心地修行所成就的。
汝固不妄,誠恐或有此習氣,則其過不小。佛以妄語列於根本五戒者,正為防此弊也。若或見言不見,不見言見,乃妄語之流類,若憑空造樓閣,妄說勝境界,即犯大妄語戒,乃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其罪甚於殺盜淫百千萬億倍。
你當然不會妄語,但恐怕你或許也有這種習氣,那麼過失就不小。佛將“妄語”列於根本五戒,正是為了防此弊病啊。看到說看不到,看不到說看到,這屬於通常的妄語。如果憑空造樓閣,妄說勝境界,就犯了大妄語戒,乃至沒有得到說已經得到,沒有證果說已經證果,這個罪業比殺、盜、淫嚴重百千萬億倍。
其人若不力懺,一氣不來,即墮阿鼻地獄,以其能壞亂佛法,疑誤眾生故也。汝切須慎重,所見之境有一分,不可說一分一,亦不可說九厘九,過說亦罪過。少說亦不可。
如果這個人不下大力氣去懺悔,一口氣上不來(死後),即刻墮入阿鼻地獄中,這是因為大妄語能壞亂佛法、疑誤眾生的緣故。你切記要慎重,所見到的境界有一分,不可說一分一,也不可說九厘九,說多一點是罪過。說少了也不可以。
何以故,以知識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為斷耳。此種境界,向知識說,為證明邪正是非,則無過,若不為證明,唯欲自炫,亦有過。若向一切人說則有過,除求知識證明外,俱說不得。說之則以後便永不能得此勝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關,而臺教中屢言之。
為什麼呢?因為善知識沒有得到他心通的道眼,所以只能根據你所說的話去論斷。這種境界向善知識說,來證明(境界的)邪正是非,就沒有過失。若不是為了證明,只想自我炫耀,就有過失。若向一切人說自己的境界就有過失。除了求善知識證明之外都說不得,說了以後便永遠不能再得這種殊勝的境界。這是修行人的第一大關,天台教中多次說明這一點。
所以近來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勝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勝境,一生貪著歡喜等心,則便受損不受益矣,況其境未必的確是勝境乎。
所以近來修行的人,很多都著魔發狂,這都是因為用躁妄心,來期盼得到殊勝境界。不要說他的境界是魔境界,就算他的境界確實是殊勝的境界,一旦生起貪著歡喜的心,也就只受損不受益了,更何況他的境界未必的確是勝境啊。
倘其人有涵養,無躁妄心,無貪著心,見諸境界,直同未見,既不生歡喜貪著,又不生恐怖驚疑。勿道勝境現有益,即魔境現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轉,即能上進故。此語不常對人說,因汝有此種事,固不得不說也。
假如這個人有涵養,沒有躁妄心,沒有貪著心,看到一些境界,就好像沒看到一樣,既不生歡喜貪著心,又不生恐怖驚疑的念頭。不要說勝境現前有利益,即便是魔境現前也有利益。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不被魔所轉,修行就能上進。這些話我不常對人說,因為你遇到了這種情況,才不得不說。
汝最初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