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緩過氣兒來,朱棣又說了:“你想救他們也不是不可以,讓朕看看你的誠意吧。”
於是,為了這句話,朱高熾在御書房外跪了三天三夜,朱棣愣是狠心的沒有搭理他。到第四天的時候,朝野上下甚至全應天的老百姓都知道太子朱高熾為了救建文遺臣在御書房外長跪不起的事,一時間傳得沸沸揚揚,街知巷聞。
後來,朱高熾暈了過去,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武英殿的床上。張雲舒告訴他,他已經睡了兩天。刑部大牢裡關押的大臣都放出來了,而且父皇已經查明陳瑛欺上瞞下,殘害忠良,下旨今日將他斬首示眾,抄家沒族。
朱高熾鬆了口氣,他就知道朱棣不是那麼無情的人。
張雲舒將桌上的湯藥端過來,順便告訴他,那群被釋放出來的大臣現在都在武英殿外跪著要見他。
於是朱高熾藥也沒喝,鞋也沒穿,直接掀開被子跳下床,衝出了門去。
再後來,那些被他救出來的建文遺臣大多都成為了他的東宮官員,其中有不少在永樂、洪熙,甚至宣德年間為朝廷做出過重大貢獻。
朱高熾走出寢宮,看著那群跪於武英殿之外,對他感激涕零,誓死效忠的大臣,突然明白了朱棣為何要如此堅持。
因為他知道不管自己怎麼做,起兵奪位的罪名是坐實了。建文朝的遺臣對他恨之入骨,就算他下旨將他們全部無罪釋放,不予追究他們欺君罔上的罪責,那些官員也不會對他心存感激,更不可能為他所用。
但朱高熾不一樣,在那些遺臣眼裡,他並不是靖難的主角。而這次他冒死在御書房外長跪不起,救他們於水火的事,也讓文武百官看到了他不同於朱棣的寬容和仁厚。
雖然說“忠臣不事二主”,但對於這些官員而言,之前那場比死亡更恐怖的牢獄之災已經足以證明他們對朱允炆的忠誠。而現在,他們的生命是朱高熾冒死救出來的,效忠朱高熾那也是人之常情。畢竟,這群自詡清高的文人不會連“知恩圖報”的道理都不懂。
而朱棣,正式用這種方式達到了自己一箭三雕的目的。
一來是讓自己有個堂而皇之的臺階下;二來替朱高熾這個東宮太子鋪好前方的道路。現在滿朝文武、天下百姓都知道太子的仁德,這對朱棣現在的統治和將來朱高熾的繼位都有著絕對的好處。三來,那場驚心動魄的牢獄之災對這些個硬骨頭的文人已經起到了震懾的作用,讓他們明白現在的皇帝不再是仁柔軟弱的朱允炆,而是雄霸天下的朱棣,他絕對不會放任一幫子只會說話不會做事的文人在他面前耍嘴皮子。刑部大牢只是開胃小菜,如果惹火了他,他是真的不介意將他們全部消滅的。所以,朝堂之上再聽不到反對之聲。
很多年後,朱棣告訴朱高熾,當皇帝的,對待大臣那就跟哄小孩兒一樣,對於愛哭的小孩兒,就不能一味的縱容,你越哄他會哭得越厲害。但你要是狠狠給他一巴掌,他就會知道害怕,以後絕對不會再哭。就算不能完全杜絕,但至少在看到你揚起巴掌的時候,會乖乖收住眼淚,讓你省不少心。
這一招表面看起來其實並沒有多高明,但是細想起來,朱高熾才發現裡面隱含著多麼強大的政治手段。不得不感嘆一聲,果然薑還是老的辣啊。
如果換做是他,做了皇帝之後一定不會為難這幫遺臣,但就他們激動的心情和文人的氣節而言,他敢保證自己就算將一腔熱血都灑給了那些人,估計也沒人會領他的情。
而朱棣做起來卻不一樣,這麼一張一弛之間,便輕而易舉的將滿朝文武和天下民心都收入囊中。
畢竟太子才是天下的繼承人,是大明王朝的未來。不管怎麼樣,建文帝都已經不在了,現在是永樂朝,而寬厚仁德的太子便是天下臣民的希望。而那群大臣效忠太子等於是效忠了朝廷,這一點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