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著這副對聯,喊一聲卻引起眾人的注意。
這些人正關注麥園大門上的對聯,看著“好好學習”的橫批無不大笑,這時再見一青年捧著一副對聯小心翼翼地走出來,立刻嚷道:“展開看看。”
青年隨從拒絕,“不行,這是直學士給三院學生會題寫的對聯。”
青年隨從太實在,眾人聽說更感興趣,紛紛嚷道:“展開看看,否則不讓你走。”
“不行。”
青年隨從繼續拒絕,見有人上前伸出手來,立刻喊道:“你敢碰一下,我就跟你拼命。”
青年隨從有知識,卻不瞭解人性,他的表現越激烈,人們的好奇心越重。
好在這是麥園門口,陳恪的威名讓這些人不敢真動手,正鬧嚷著,一個青年僕人走出大門,大聲說道:“直學士說了,麥園之外本是自由之地,你們打架、吵嘴與我無關。”
“但要衝我的人、碰我的物、再有一二三四五,可就與我有關了,屆時我會找你談談道理。”
聽到這話眾人轟地一聲往後退去,陳恪要跟他們談談道理,可沒人想談。
陳恪不同於那些儒生、直講,他是真敢扔石子、射羽箭、掄哨棒砸人的。
據說在西北大戰中,他揮動著鐵錘衝進敵陣。
在杭州抗倭戰中,第一個拔刀衝進敵陣的也是他,砍下百餘顆倭寇的腦袋還不過癮,一聲令下又砍了三千多顆腦袋。
,!
這樣一個人物大家不敢惹,何況他還說了“一二三四五”,天知道“一二三四五”是什麼?
眾人不知剛才的行為算不算“一二三四五”?閃到一邊看著青年隨從小心翼翼地捧著對聯上車,眼見馬車遠去,有好事者立刻奔向太學院,還呼朋喚友跟著一群人。
當他們趕到太學院的大門前,胡緩看著學生會的公房大門輕輕點頭。
而李仲文笑一聲說道:“絕對。”
高適卻大聲念道:“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隨著他的唸誦聲,留校的數十名學子一起大聲唸誦起來,於是站在院外的人們聽見了,知道陳恪寫了一幅絕世對聯。
這幅對聯確實好,人們唸誦一遍也在嘖嘖讚歎,但也有人心裡納悶,陳恪給三院學生會寫了一幅絕世對聯,為何給自家寫的對聯如此隨意?
他們不解,而胡緩也在詢問青年隨從,“陳恪給自家對聯寫的什麼?”
青年隨從立刻回道:“園內金童玉女。庭閣春風徐徐,橫批,好好學習。”
聽到這副對聯,三個老書生一起大笑起來。
笑聲過後,高適說道:“這傢伙竟如此隨意,不過好好學習的橫批確實不錯。”
聽他的評價李仲文肯定,“盛名之下還想著好好學習,確是名士之風。”
他倆都給予了肯定,而胡緩卻詢問青年隨從,“陳恪寫完這幅對聯後有何表現?”
青年隨從回道:“直學士陷入沉思之中,好似想起什麼來了。”
聽到這個回答胡緩點頭,欣慰地說道:“陳恪心繫講學,一定又有新的謀劃,望他能夠儘快理清思路拿出新策,使我三院的講學再進一步。”
胡緩與陳恪是忘年之交,對他的期望很高,急切地盼望陳恪對三院的講學進行重新謀劃。
在他的思路中,陳恪這時正在閉門苦思,不會在意外面的歡聲笑語。
他是這樣的學者,想到學問上的事就要一門心思地想著解決辦法,不管過不過年。
他這樣,陳恪也一定這樣。
胡緩推己及人,卻不知陳恪這時正在廚房裡炒菜。
他愛吃大白菜,這時稱為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