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王七襄的宅第,盜賊尤其聚集得多。城被攻破後,官兵入城,掃蕩群賊,屍體堆積在臺階上,血一直流到門口。王七襄進城後,扛走屍體,洗淨血跡,住了進去。常常在白天見鬼,晚上則有磷火在床下飛舞,牆角有鬼哭泣。
有一天,書生王皞迪寄宿在王七襄家,聽到床底下有細小的聲音連連呼喚:“皞迪!皞迪!”隨後聲音逐漸變大,說:“我死得好苦啊!”接著就哭起來,滿院子都能聽見哭聲。王七襄聽到後,手持寶劍進入房間,大聲說道:“你們不認識我王學院嗎?”只聽到眾多聲音嗤嗤地用鼻子嘲笑他。王七襄於是設立水陸道場,命令和尚、道士設壇唸經超度鬼魂。晚上施捨鬼飯時,就見磷火點點,到處都是。在此之前,有個姓王的看門人,病得很重,昏迷不醒已經有好幾天了。這天晚上,他忽然伸了伸懶腰,好像醒了過來。他的妻子拿食物給他吃。他說:“剛才主人不知為了什麼事,在院子裡施飯,我也跟著大家一起吃了。吃完後才回來,所以現在不餓。”從此鬼怪就絕跡了。難道鈸、鐃、鍾、鼓以及做焰口、修瑜伽等法事,真的有效果嗎?
三、關於“鬼哭”的周易哲學賞析與寓意的一些要點:
賞析:
1. 陰陽和諧與衝突:體會故事中陰陽力量的交織與碰撞。
2. 象數的象徵之美:感受象數所帶來的神秘與美感。
3. 變化的奇妙:洞察故事中變化的微妙與不可預測性。
寓意:
1. 世事無常的警示:傳達出世間萬物變化無常的道理。
2. 因果報應的啟示:揭示因果迴圈的必然性和公正性。
3. 對人性的思考:引發對人性善惡、陰陽兩面的深入思索。
4. 平衡與調適的重要性:強調在變化中尋求平衡與適應的意義。
四、詳細介紹經典梗概,經典典故,經典情節,主題思想,中心思想,指導思想,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促進作用,社會進步啟發,文學教育啟示,揭示天地人三才之道奧秘偈子
經典梗概
《鬼哭》出自《聊齋志異》卷一第二十八篇,講述了謝遷之變時,賊人佔據王七襄的房子,官兵入城平定賊患後,王七襄派人處理屍體,但宅子裡此後總是出現鬼哭,直到他作道場超度,鬼患才滅除.
經典典故
文中並無特定經典典故,但“鬼哭”一詞在其他文學作品或成語中較為常見,如“鬼哭狼嚎”,出自戰國時期齊軍在馬陵設伏擊敗魏軍的故事,魏軍死傷無數,一時間鬼哭神嚎.
經典情節
鬼哭擾民:謝遷之變後,王七襄回到被賊佔據過的府邸,此後宅中常鬧鬼,白晝見鬼,夜晚磷飛鬼哭.
仗劍嚇鬼遭嗤笑:王皞迪借宿時遇鬼哭,王七襄仗劍喝問,卻遭眾鬼嗤笑.
設道場超度:王七襄無奈設水陸道場,命僧道懺度,施鬼飯,之後鬼怪絕跡.
主題思想與中心思想
批判了像王七襄這類有權勢者的兇狠殘暴、作威作福,強調了德行的重要性,只有憑藉崇高的德行,才能消除邪怪,感化他人.
諷刺了當時社會中那些狐假虎威、裝腔作勢的人,警示人們不要以權勢嚇人,而應秉持公道正直.
指導思想
該篇體現了蒲松齡以道德為準則來評判人物和事件的思想,認為道德是解決問題、感化他人的關鍵因素,而非權勢或武力.
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道德觀念的傳承:強調了德的重要性,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德服人”“善有善報”等道德觀念.
文學藝術的傳承:展現了文言短篇小說的藝術魅力,繼承了古代文學簡潔生動、敘事巧妙等傳統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