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三十除夕,這佛跳牆要文火慢燉才有味,而且至少要燉上三天,所以年二十七的時候越歌就開始燉上了。
燉佛跳牆的酒是五十年的花雕酒,這酒還是越歌讓周伯通去酒樓纏掌櫃的纏了一天纏怕了才買到的,整整花五兩銀子呢。
因為魚翅和鮑魚熊掌這些珍貴的食材沒尋得,所以便用其他的代替了:新鮮雞、鴨、魚去頭,豬肚豬,老早就存在空間裡的狍子肉、野兔肉、鹿肉,片好的冬筍片,凍豆腐、發好的香菇、松茸、猴頭菇等七八種菌類,還有些偶爾看到就買下的海貨乾貝以級秋天的時候買來的河蚌、河蝦煮熟曬乾的河鮮等等數十樣食材。
將食材分別處理後一一鋪在罈子裡下,又針煮開的花雕酒倒入壇中,然後將調好的調料也依次倒了進去,最後將罈子封嚴放入已經煮開水的鍋中小火慢燉。
如此日夜不熄的燉一天後,酒香和食材的香味開始在越歌的小院子裡飄蕩,漸漸向院子外瀰漫,最前聞到香味的自然後左鄰右舍。
剛巧是午飯的時候,王大娘一家正圍著桌子啃著饅頭。
“好香啊。這哪裡來的香味?”
王二哥鬆開咬著饅頭嗅了嗅鼻子問道。
“好香,真的好香。”
“實在是太香了。”
王大哥之後王家幾人也不啃饅頭紛紛道。
“是誰家做什麼這麼香?”王大叔嚥了咽口水問道。
“我出去瞧瞧。”
王大娘也坐不住了,起身快走到院子裡一臭,循香尋去,出了門發現在有不少鄰居出來。
“哎喲,王大娘,是你家在做什麼吃食這麼香?”張大嫂子抱著兒子從斜對面的家裡走出來,正好看到相與較好的王大娘問。
王大娘:“哪裡是我家,我也是聞到香味出來了。”
“我還以為你家呢。柱子媳婦你的手藝可是這一帶出了名的好,不是你那是誰啊?”張大嫂家隔壁的一阿婆出來道。
被香味引/誘出來的一眾媳婦大娘們相互問下,都不是各家。就在大家議論紛紛時王大娘拍了腿道:
“哎喲,我知道是誰了。”
“是誰啊?”
“是明娘子啊,明娘子的手藝可是再好不過。我怎麼忘了這茬呢。”是後一句王大娘是自言自語。
她可沒少吃過明娘子送的吃食,那是樣樣都好吃得緊,又好吃又好看。
“哎呀,大娘你一說我倒是記起來了,這啊定是明娘子家。我得去瞧瞧,看是什麼吃食這麼香。”若好吃自己在家裡弄上。
不止張大嫂有這個意思,其他幾個年輕些的媳婦也有這個想法,說著幾人並王大娘一起去敲越歌家的門。
此時越歌正在房裡給兩個孩子洗了澡,剛洗完正要兩個孩子餵奶。
這冬天實在太冷,怕凍著孩子,越歌將門關得緊緊的,還在屋裡燒著炭,這些炭可都是她花錢買的上好的無煙炭,為此可是花了她不少銀兩,若非有藏在空間裡的銀兩做後盾,她哪裡買得起這無煙炭;不過若不是為了兩個孩子她也不會買這無煙炭。
洗好後才敢開一點點細縫的窗讓房內空氣流通免得炭氣中毒。
“明娘子,明娘子……”
越歌正喂著女兒就聽到叫聲,側耳一聽是王大娘的聲音,不過王大娘是熟人越歌也不著急,等喂女兒吃飽了打了奶嗝睡下出去。
找來斗篷帶上手套全副武裝才敢出去開門。
“大娘……”
越歌本想叫王大娘進來,哪想一開門就便王大娘領著七八個眼熟的媳婦站在門口下,不由一驚。
“大娘,你們這是?”
“哎喲,明娘子,你怎麼這麼會才開門。”
“大娘等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