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充分準備,他精神抖擻地站在隊伍前方,身旁分別站立著賈閏甫和王伯當這兩位得力干將。只見他們身後緊跟著數千名士氣高昂、裝備精良的唐軍士兵,整個隊伍排列整齊有序,宛如一條蜿蜒前行的巨龍,氣勢磅礴。
軍旗獵獵作響,迎風飄揚;馬蹄聲如雷貫耳,震撼人心。李密騎在一匹雄健的戰馬上,目光堅定地望著遠方,他知道自己的未來就在此一搏。賈閏甫和王伯當則緊緊跟隨在他左右,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李密等人一路前行,尚未踏出潼關,只見前方塵土飛揚,一騎快馬疾馳而來。待到近前,眾人方才看清來者乃是李淵所遣之使者。那使者翻身下馬,恭敬地呈上一份敕令。
李密面沉似水,一言不發地接過敕令,展開細看。原來,李淵竟要求李密將其麾下人馬分出一半留在華州,僅率另一半出關。
李密心中暗自思忖,李淵此舉究竟用意何在?難道他開始對自己不再信任?正當此時,王伯當湊近李密,壓低聲音道:“魏公,您看陛下此番作何打算?想當初咱們離京之時,陛下可是言之鑿鑿,表示對我等深信不疑。如今卻突然下達如此敕令,分明是對咱起了疑心吶!”
李密微微搖頭,輕聲回應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既然陛下已然頒下敕令,我們唯有依令而行。不過……”說到此處,李密稍稍停頓,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繼續言道:“若能留下半數兵力以取信於李淵,倒也不失為一樁划算之事。只要本公能夠順利抵達山東,與昔日瓦崗寨舊部會合,屆時定可重振旗鼓、東山再起!”
當李密接過李淵使者送來的敕令時,那些與他一同出征、來自瓦崗寨的舊部將士們心中不禁泛起一絲不安的漣漪。而作為長史的張寶德,本就被計劃安排跟隨李密的那一半人之中,更是在當晚與將士們閒聊之際,洞悉了大家內心深處的擔憂。
只見一名將士壓低聲音說道:“咱們這兩個月投身唐軍之後,方才知曉以往在瓦崗寨所享受的待遇簡直是太過寒酸啦!若是李密想要帶著咱們一起叛逃,說實話,俺可真是一萬個不情願吶!”話音未落,另一名已然和唐軍相熟計程車兵緊接著附和道:“可不是嘛!俺也不願隨他而去。想當初在瓦崗寨的時候,好歹還有糧倉可供支撐。可如今呢?李密又能給咱們帶來些啥?瞧瞧人家李世民雖然年輕,但他率領唐軍屢立戰功,麾下眾將士皆獲豐厚獎賞不說,就連軍餉也是按時足額髮放,從未有過絲毫拖延虧欠啊!”
此時,又有一名士兵面露懼色,惶恐地問道:“這可如何是好呀?倘若李密當真起了叛逃之心,那咱們豈不是會受其牽連嗎?”此語一出,原本就稍顯凝重的氛圍瞬間變得愈發緊張起來,眾人面面相覷,一時間竟無人能夠給出一個令人安心的答案。
“好啦好啦,各位莫要再如此惶恐不安了,或許事情並非如我們所想象的那般糟糕呢!咱們可別自己嚇唬自己呀!”張寶德趕忙出聲安撫著眾人那顆焦躁的心。然而,就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所有人都已沉沉睡去,張寶德卻悄悄地起身,藉著微弱的燭光,奮筆疾書起來。不一會兒功夫,一封密函便已寫成。隨後,他小心翼翼地將這封信交到一名可靠的使者手中,並再三叮囑其務必儘快送達李淵處。
數日之後,李淵終於收到了來自張寶德的信件。當他拆開信封,匆匆瀏覽完其中的內容後,那張原本嚴肅的面龐之上,竟不易察覺地浮現出一絲難以言喻的微笑。只見他微微眯起雙眼,心中暗自思忖道:“哈哈,果不出我所料,李密終究還是落入了我的陷阱之中啊!”緊接著,李淵故作怒容滿面之態,對著滿朝文武大聲呵斥道:“諸位愛卿可知曉,方才長史張寶德傳來急報,信中明言李密這廝必定會謀反!”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炸開了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