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裡有沒有捕魚籠?”李滿金問。
“捕魚籠?”
“對對對,就是那種在河溝裡下著的,抓魚的那種籠子,用竹子編的,你這裡有沒有賣的?”
“你要那東西幹什麼?”
“還能幹什麼?當然是抓魚啊!早上起來的時候,我看見有人在咱們東溝那邊下籠子抓魚。就想問問你這邊有沒有賣的,要是有的話,我買幾個也去抓魚。”
一聽李滿金這麼說,李長歌沉默片刻。
原來系統給的東西還真是恰到好處啊!
對於送上門的生意,李長歌沒有不做的道理。
這麼冷天想抓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剛過一個冬天,魚一點兒都不肥,就算抓到了,也沒有幾兩肉可以吃,純是白費功夫。
這個李滿金,想一出是一出,沒一點兒腦子。
“你要幾個捕魚籠,我進去給你拿。”
“十個!不不不,八個!不行不行,太多了,還是五個吧!”改了幾次口,終於確定一個數字。
在農村地區,不缺原材料,人們想抓魚的話,都會自己手工製作捕魚籠,製作的量很少。
而且也不見得人人都有這個手藝。
一般他們抓魚,都是集體行動,拿網捕撈。
下捕魚籠的也有,但是很少。
還有一個就是,現在的香料實在是太少。
他們這裡雖然吃魚,但缺油少鹽,又沒有香料大料,做出來的菜根本壓不住魚腥味兒。
所以,一般情況下,沒多少人喜歡吃魚。
李長歌回到屋裡,在貨架底下翻來找去,實際上是從系統空間裡取出五個竹製的捕魚籠。
而且他出售價格並不貴,兩分錢一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他之所以這麼做,目的很簡單,就是讓別人都知道他這裡有便宜的捕魚籠賣,然後讓更多人來買。
他們這屬於淮河流域,南北交界地帶,河多水多,魚蝦也多,也更容易被抓到魚蝦。
抓魚蝦的人多了,肯定吃不完。
那他再對外聲稱他這裡可以收購,哦,不是收購,是可以用魚蝦來換代銷店裡的雜貨物品。
別人怕魚蝦放壞了,他可不怕。到時候把這些東西全部扔進系統空間裡,好好儲存著。
等哪天想吃魚了,可以直接拿出來現做。
紅燒魚,麻辣魚,燉魚湯。
麻辣小龍蝦,蒜蓉小龍蝦,香辣蟹……
想想都覺得讓人流口水。
他現在不缺錢,不用自己幹活,只需要花小錢,就可以讓別人受他的恩惠,還能吃到好東西。
這種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就算是李滿金,一聽到李長歌說五個捕魚籠只需要一毛錢,把他高興的連忙開口道謝:
“哎呀,長歌爺爺,您真是大人有大量。之前都是我這個當孫子的錯,以後我保證不跟你作對了!”
聽李滿金的這話,李長歌都沒搭理他。
因為李長歌知道一條道理——狗改不了吃屎!
讓這種貨改邪歸正?
除非是太陽打西邊出來。
所以李長歌沒再搭理他,擺擺手讓他趕緊滾蛋。
李滿金喜滋滋的抱著魚籠子離開。
以李滿金的大嘴巴,沒一會的功夫,就把他以兩分錢一個的價格買到捕魚籠的事情傳的全村都是。
一直到大傢伙吃完飯,紛紛搬著小板凳,拐到李長歌的院子裡坐下,一起曬曬太陽,聊天。
同時開口打聽著李滿金說的這件事兒。
都想知道這件事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