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張良進入到他的囚室時。 趙嘉坐在案邊,敲了敲案板,率先開口。 “張良先生不愧為列國謀士中的第一人,謀事不分大小,兼小公主在閣下的帷幄。” 張良的運籌,只有嬴荷華的反應不在設想之中。他心仍還亂著,嬴荷華那滴淚,出乎他的意料。 “公子言重。良此來只為解邯鄲之事,無意遇到公主,讓公子看了良的笑話。” 趙嘉見多了口是心非,張良這般,他還是第一次見。張良一直保持著一份相當的理智,絲毫不會承認他已然進退維谷。 “這一出以退為進,嘉甘拜下風,若嘉當年能有先生這般手段,怎麼會垂敗至此?” 張良沒有回答,兀自將一朵月季放在案面,讓這花兜兜轉轉又回到了這間房。 趙嘉看了那花一眼,他自幼在王室權力的鬥爭下存活至今,在趙國凌冽的國情之下,在代地招兵買馬建立了個小政權。 “先生身周被秦人環繞,卻能令他們在利用你的同時,令他們反受其害。先生之思遠超棋局中人,看似是你被小公主所挾,實則從始至終,與先生下這局棋的也只有一個人。” 張良平靜道:“何人?” 男子將放在唇邊的茶放了下來,凝視他緩言道:“秦王嬴政。” 張良這才抬了眼。 趙嘉將手邊斟好的一盞青銅往張良面前一推,“孤城難守。先生讓頓弱折回支走李賢,乃是君之所執。李賢之至,背後乃是咸陽。先生這時令他去邯鄲,所謂何意難道先生不知道?” “李監察職責所在,且同我在郭開之行中有所幫助。他此行亦是頓子所召,與我有何干系?公子您此間被縛,言之所想,自然當心趙國,良不會與同。” 趙嘉聽到這一句,終於沉聲笑了笑,張良極善度人心,他不欲與張良這般說下去。 “邯鄲困守,城中之軍士難度除夕,李賢此時去無異於鋌而走險。懸崖之上,他利用暴鳶的部族制韓弓殺你,你這番設計,不也是想借他人之手殺了他?” 趙嘉遠比他們想象之中深沉,他知曉懸崖之上的秘密,應該是與燕丹所言。 張良聽他此言,表情有了明顯的變化。趙嘉雖然恨趙王遷,但他是個趙國人,是趙國王室的公子。就像他,雖然知道韓安軟弱,但張家是三代為相,五世相韓。 雖然李賢一早他就對他有敵意,但他畢竟在古霞口救了他的命。 張良可以很肯定,他從未想過要了他的命。 “邯鄲城中,你早有防備。邯鄲城的佈防圖不在城令手中。” 張良果然是臨事不懼不亂之心性,他語句肯定,不見絲毫急切。 趙嘉當著他的面把手上的枷鎖輕而易舉地開啟,“我陪小公主演戲,是求二十年前的一個結果。” 趙嘉用一種過來人的眼光上下看了張良,“先生如今的心怕是不在秦也不在韓了,” 他說得此處想到了李左車之祖父。當年他還是太子之時,曾隨李牧麾下去過北地,那時候,李牧笑著對他說,此茫茫草原上看似平靜,卻有兇惡胡虜夾雜其中,公子當有學趙武靈王,蕩平匈奴,以求天下安平,護衛萬民之志。 趙嘉想到此處又笑了笑,這話太久遠了,估計李牧自己都忘了。 他看著張良,“你願意救李左車回秦而不是為你所用,是因為李牧跟你說的天下二字吧。” “並非天下,而是太平二字。” 張良續言:“武安君臨行前曾與我言,為將者不求戰,而求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他的聲音若風如雨,灑入趙嘉沉悶的往昔。 “可惜四面戰鼓不曾停,武安君沒看到太平便死於道途。” 趙嘉長嘆一氣,大口地飲完陶碗中的清水。 他豪氣地抹去水漬,看著張良,他當真是個很好的聽眾,眼中也未曾有絲毫看不起對方的神色。趙嘉很久沒有再這般正視過自己,只因張良與他年少之時的初始是那麼相似。 趙嘉開始絮語,“我曾為太子,也曾為追捕之逃犯,如今又將成失國之亡人。這樣算來,先生曾為韓相之繼,當與我之想有所重合。然我觀武安君,又自視,人生一世,所求功業不過黃粱。” 趙嘉這番出世之言,還是張良在道家之言上頭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接觸。 趙嘉再又啟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