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笑起來,眼圈有些紅了。
這首詩本就是詩仙李太白的,小白背誦一下而已,好在沒有佔了別人名頭。不過這首詩可不是簡單詠景之詩,在李太白當時唐玄宗已經昏了,被奸邪圍繞,自身報國無門,前面擋著的又是三山,又是浮雲的,抒發他愛君之忱,報國之願,憂國之傷,卻無以面君的情懷。
此詩送於這位儒士,簡直說到他心底了。
之前叫好聲落了,又冒出些不平之音,小白這詩也有說朝廷奸臣擋道的意思,此間不少才子已經拜了宰相大門。那麼快看出詩中蘊含深意,倒也有些水平。
小白可不理他們,看了眼師傅,示意他們差不多要走人了,不要在此之前……小白賦詩的興致可起了,要知道他已經將詩仙李太白弄沒,心裡可一直內疚的很——李太白一直鬱郁不得志,而小白從來沒有不得志的時候,也許真有文采風流的腦子,可也沒有激發“風流”的客觀條件啊!
所以,此間說了一篇喜歡的鳳凰臺上鳳凰遊,忍不住詩興大發……好吧,他還是直接背的李太白的詩,反正沒人追究他版權!
儒士起身向小白一鞠躬,小白可不願受,這人看起來比師傅年紀都大,趕緊將人扶起,倒了一杯酒放在對方手中,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呼二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兩人激昂對飲,直接摔杯,這一刻真是暢快無比!
此刻那群年輕人也忍不住陣陣唏噓,連連稱讚,小白趕緊拉著師傅走人。
一出門,李隆基笑道:“爽啦?”
“嗯嗯!原來作詩真能如此暢快!”
李隆基笑意更濃。“這真是你做的?”
小白老臉一紅。
李隆基道:“李太白文采的確風流……回宮將他的詩都給為師默出來。”
小白剛要反駁說那是他留著的老底,後面有人叫住他們。
“在下襄陽孟浩然,不知閣下大名……”
瘦巴巴儒士又說了很多,但小白已經沒聽到,腦海中只不斷迴盪“孟浩然”三個字。
李隆基立刻瞧出小白的問題,敲了一下他的頭,讓他清醒。
小白來得及聽到這位大詩人的那句不打算科舉,打算回鄉的話。小白內牛,剛剛那首將進酒讓大詩人打算歸隱了!
小白不得不拉著師傅一起勸說。
時隔幾個月,小白才知道,那一趟詩會,不止將本來無法入仕途的孟大詩人拐進了翰林院,挖掘腦子裡的詩篇,還讓京城流傳出一位神秘莫測的詩仙故事!
事後回宮的時候,師傅突然問了一句:“岑夫子,丹丘生是誰?”
小白搖頭。“不認識,李太白的朋友,不是我的!”
不及汪倫送我情
花香四溢,酒香陣陣。
這人要是出名了,總會有人來巴結,巴結的多了,小白當然就厭煩,而這其中卻沒想到錯過了不少名人。
比如小白不認識的岑夫子,比如只在詩中才知道的丹丘生,還比如大名鼎鼎小學生都認識的汪倫。
當日在長安詩會顯擺了一下,沒想到就出名了,李太白被稱為詩仙,那是因為人家詩寫的好,還有與道士交好,求仙問道,且有大鵬賦、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類詩歌,而小白顯擺得詩仙之名,是因為一開始沒人知道他的來歷,飄忽無蹤!
不過當日才子們都是琴棋書畫樣樣能的,畫出畫像來,一尋,當然也就知道他是誰了,加上他武藝高絕,在李隆基故意散發的風聲之下,都知道他曾助豐州打突厥,且一直打到突厥牙帳,滅掉闕特勒,簽下無數不平等條約!
——對於這方面不平等條約小白總是很有愛的,像是有某種強迫症,像是要討回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