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這是二姐”
“這是四弟,這是五弟”
“您在家裡排行老三。”
“如今一見就能發現”
“真的是一個很圓滿的家庭。”
但說到這裡,他又稍稍停頓了一下。
改了改語氣,接著說道:
“不過,我還得告訴您。”
“您的老父親,他是在二十二年前。”
“也就是他七十五歲的那一年”
“就過世了。”
楊彥路的眼眶微微有些發紅。
但他這個年紀,已經很難哭出來了。
不過還好。
雖然父親已經離世。
但母親還在。
這是他目前為止聽到過的最大的驚喜。
譚僑輕輕笑笑,緩緩開口:
“總之,老母親還在。”
“咱們還能回家,還能見見媽媽。”
楊彥路點點頭,釋然地開口:
“說實話,我也真的沒想到我現在還能有母親”
這番話中,充滿了無奈與慶幸。
至於當初為何會出現在福利院內。
旁邊的四弟,率先開口做出瞭解釋:
“哥哥,你是五八年出生的。”
“你應該還記得吧?”
“當時大哥已經八歲了。”
“姐姐兩歲半。”
“在你出生以後,當時家裡的確很困難”
“咱們家裡在蘇州有一個二姨。”
“當時二姨家裡,條件比較好一點。”
“所以當時是想把你送到那邊去。”
“讓你先在二姨家裡過一過。”
“等家裡度過那段時間之後,再把你給接回來。”
“但在二姨家的時候”
,!
“不知道是哪一天,你忽然丟失了。”
“二姨家裡,也是找了好長時間,但也一直沒有找到”
至於丟失的原因,至今還是個謎。
根據二姨一家的猜測,極有可能是小時候的楊彥路在院門口玩耍的時候,被人販子抱走了。
但之後為何出現在福利院內
卻無人能夠解釋。
不過,這也算得上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也多虧是去到了福利院中。
楊彥路才能被奶奶收養,度過一個相對還算完整的童年。
雖然缺乏父愛母愛
但那位奶奶,卻一手將他拉扯長大。
隨後,五弟,又接過了話茬:
“那個時候我還挺小。”
“那個時候,父親已經過世二十二年了。”
“家裡的戶口本,當時是一直在父親那裡的。”
“在他過世以後,家裡的戶口本又交給我了。”
“我當時一看,戶口本上,怎麼還有一個人啊。”
“當時我就很好奇了”
五弟話音未落,大哥便接著講了起來:
“當時是父親給我講的。”
“他告訴我這個戶口,要永遠保留在這裡。”
“家裡任何人,都不允許登出。”
“這樣以後兒子找回來,還能在家裡有個位置。”
一家人的默契,無需多言。
一人一言,便將家中的情況,講了個七七八八。
楊彥路聽著,自己也不斷點頭。
臉上的表情,逐漸釋然了許多。
在自己尋找親人的這麼多年裡
自己的血親,也從未忘記過尋找自己。
知道了這件事,便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