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秋收結束以後,呂布親臨幷州北部的防線。
經過幾年的時間,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後,四百多年前的秦長城已經修復完畢。
朔方郡的沃野縣、廣牧縣,五原郡的西安陽縣、誠宜縣、五原縣、九原縣,雲中郡的武泉縣,定襄郡的定襄縣、雁門郡的疆陰縣,這些幷州最北邊的城市,已經被長城給連線在了一起,成為阻擋漠北遊牧民族南下的防線。
雁門郡的平城縣(即現在的山西大同),則作為北部糧倉,承擔著長城守軍的糧食問題。
“將士們好!”
“幷州軍威武!”
呂布騎著赤兔馬,繞著長城走,他親切地向每一位戍邊計程車兵打著招呼。
“主公好!”
“安國公萬歲!”
戍邊的幷州軍士兵,個個都激動萬分,他們熱情地回應著呂布。
在整個幷州軍系統中,一共有四種士兵等級待遇:
玄甲軍、陷陣營的待遇屬於第一等;他們的訓練任務和作戰任務都是最重的,所以領到手的軍餉也是最多的,而且他們服役期間,直系親屬是不用繳納賦稅的。即使是因傷退役,或者是陣亡,他們的直系親屬都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撫卹金。而且他們的孩子,可以進入學堂接受教育,費用全免。
戍邊士兵待遇屬於第二等;因為長期遠離家鄉親人,所以戍邊士兵的選拔,只考慮那些家中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男丁的人家。一旦入選戍邊士兵,最低需要服役五年,在服役期間,他們的直系親屬可以享受賦稅減半的優惠政策,他們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學費減半的優惠政策。服役滿五年以後,可以憑藉表現,透過考核,成為中低層的軍官。
普通騎兵待遇屬於第三等;軍隊包吃住,還有軍餉可以拿,春耕和秋收的時候,可以輪流回家中幫忙,多是在離家鄉近的地方服役。一旦有戰事,需要集結,哪怕是遇上春耕和秋收的時候也一樣。
普通步兵待遇屬於第四等;每年都需要參加三個月的訓練,訓練期間同樣是包吃住,但是沒有軍餉,屬於是義務兵。一般都是就近服役,幷州男子滿15歲以後,都至少需要服役五年時間。期間表現優異的,五年期限滿了以後,可以選擇繼續服役,那個時候開始就有軍餉可以領。
所以那些家中有多個兄弟姐妹,而且家庭負擔重的家庭,都會選擇當戍邊計程車兵。而且現在長城已經全部修復,他們的防守任務也沒有之前那麼重了,生命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這些戍邊士兵的主將是張遼,副將是徐晃,軍師是徐庶。
鐵三角各有各的工作。
張遼負責騎兵的訓練和作戰。
徐晃負責步兵的訓練和作戰。
徐庶負責統籌全域性和後勤工作。
呂布這次北上,就是要從戍邊士兵中,挑選一部分人,隨他一同前往壺關,準備和袁紹之間的會戰。
:()重生人皇呂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