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了,此時見兩位軍師連同雁大都在埋頭苦思著,也就不去打擾,自個兒拿起玉箸,準備開動了,只可惜,李貞註定是沒法好生享用美食的,這一口菜都還沒夾到口中呢,就聽納隆大叫了一聲:好!,李貞登時就被嚇了一跳,那菜也就從玉箸間滑落回了盤中。
菜吃沒吃著只是小事一樁,能搞清楚聖意所在才是要緊的問題,一聽納隆叫起了好來,李貞自也就顧不得用膳了,隨手將玉箸放在了盤上,疑惑地看著激動不已的納隆,試探地問道:納先生所言的好是何意?
納隆還沒開口呢,卻見莫離搖著羽毛扇也笑了起來道:恭喜殿下了。
啥?啥?啥?李貞被兩大謀士這等神秘兮兮的樣子弄得一頭的霧水,可見二人但笑不語,無奈地搖了搖頭道:二位軍師就甭賣關子了,本王可不耐猜啞謎的。
一見李貞那副苦惱的樣子,兩大謀士相視了一眼,各自放聲大笑了起來,笑得李貞還真有些子發急了,卻又不好出言呵斥,不禁有些子悻悻然。
殿下莫急,且容某慢慢道來便是。納隆嘴角含笑地道:陛下聖心已在殿下身上矣,此等大事又豈能不賀?
此話怎講?李貞還是沒聽明白,皺著眉頭想了想,依舊一無所得,撓了撓頭,疑惑地問了一句。
這是個考驗,聖上讓殿下出任刑部尚書之職,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莫離瀟灑地搖了搖羽毛扇,笑著解說道:聖上何許人也,如何會不知曉太子遇難蹊蹺重重,又如何不會下手去查,之所以先前沒有明詔去查,不是不查,而是暗查罷了,聖上這是仁心,不忍再有白髮人送黑髮人之事發生了,殿下當得體諒聖上作父親的心理。
李貞本就不是愚昧之人,莫離說到了這兒李貞便已徹底醒悟了過來老爺子讓他李貞當這個刑部尚書固然是要查案,不但得查,還得查出個合理的實情來,不過麼,查出之後該如何做就是考驗李貞的真正考題了,要想讓李世民滿意,又要讓天下人信服,這其中的平衡可是帝王之道中的難題了,換句話說,老爺子給出的這道考題就後確定一下李貞是不是個帝王的材料罷了,想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清楚聖意之所在了。
高興?那是自然的事情,不過李貞卻不是那種得意便忘形的人物,此時他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喜悅,倒是在想著該如何著手查案以及查出之後的相關處理,只不過因著事情尚未明朗,卻也沒個頭緒可言,索性也就不再去多想,將話題又轉回到了李愔的奇怪行徑上頭:老六之事二位如何看?
自作聰明耳,不值一提。納隆不屑地撇了下嘴道:蜀王此舉不過是要挑起三王爭鬥,最好三王鬥得你死我活,他好從中漁利罷了,心機雖歹毒,卻未免不自量力了些,不足掛齒!
莫離卻並不同意納隆的分析,搖了搖羽毛扇道:納兄切莫小瞧了蜀王其人,嘿,能在這等時分挑明太子遇難的蹊蹺,他也是有備而來的,殿下尚須小心其在吳、魏雙王間撥弄是非的好。
莫老弟過慮了,跳樑小醜耳,何須慮及太多,當然了,提防一下也是該當的。納隆還是不看好李愔的能耐,不以為意地回了一句。
唔,二位先生所言有理,至於老六麼,看看再說好了。李貞見莫離與納隆意見不一,忙不迭地出言表了個態,算是非正式地止住了兩大謀士之間可能的爭論納隆與莫離都是當世之智者,對於朝局的判斷向來一致得很,可此番對於李愔的判斷上卻出現了分歧,這令李貞不禁有些子頭疼了從心底裡來說,李貞對於擅長扮豬吃老虎的李愔還是有幾分忌憚的,更何況這廝是潛藏在暗中,不比吳、魏雙方都是擺在明面上的,實力斤兩一目瞭然,他若是暗中發難,未必就不能攪出一塘渾水,只不過李貞也不是個怕事的人,既然看穿了李愔的用心,自然會加以提防,卻也不擔心李愔能整出太大的亂子來。
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