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留情談不上。這裡是大宋,而不是大唐,我有沒有命參加比賽,還很難說呢,是吧”
楊謙峰處變不驚,問道:“殿下這是何意啊?您來到了大宋,自然大宋便要保護你的安全,不讓你受到一分的安危,所以你放心,您不會有生命危險的。呵呵呵。。。。殿下只是多慮了”
“哦?是嗎?”李靖笑著自問道,像是問自己,又像是所指他人。
當酒宴結束後,比賽的rì子也定了下來。定在十rì後。
回到驛站,李靖便休息了下去,一夜不話。
第二rì,天矇矇亮時,李靖便早早的起床,然後帶著老大和老2離開了驛站。
從趙匡胤那裡,李靖得知了大宋的主要軍隊分佈。
大宋共有七支水軍,二支陸兵,以及一方隊的騎兵。這十大軍隊的統領中,有六人是楊家的人。其中包括三支水軍和陸兵和騎兵。當然,要詳細的算下來,除去這十大兵團外,還有些地方武裝和皇城武裝,那些也能算成兩支軍團,而這兩支軍團,也是受皇帝調遣的。所以可以說,大宋有十二支軍團,楊家佔了六支,皇帝佔了六支。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楊家人才遲遲不敢動手。若是楊家人佔了十二支中的八支九支的話,估計早就動手了。先不說那地方軍隊和皇城軍隊,單說那十支軍團。七大水軍分佈於長江沿岸,一線排開,只要有一處動手,任何一處都可以隨時增援,迅速和及時。而且每支水軍都具備超強的攻擊力和防禦力,若是突襲大唐的話,絕對能打得大唐一個措手不及。七支水軍中,楊家人佔了三支,但這三支都是在長江西面,那裡江面更加的洶湧,地形也異常的惡劣,更加不利於攻唐。這個原因也是楊家不敢隨便攻唐的原因。他們只有得到另外四支軍隊的任意一個或者兩個,才敢動手。
再說那兩支陸兵和騎兵。這雖然也是楊家人把持的,但都在西北邊境地區,用來嚴防吐蕃格勒等地。所以楊家雖然佔據了大唐一般的軍權,但能用得上,卻少得可憐。
這對李靖來說,也是一個好訊息。
李靖答應過趙匡胤,要幫忙奪取楊家的軍權。不過軍權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得到的,趙匡胤身為皇dì dū辦不到,李靖這個外人如何做得了?
不過雖然很難,但李靖還是答應了。只要能顛覆楊家,就是在困難,李靖都能試試做
現在李靖要找的,就是吐蕃的皇子,松贊干布。。。
更多到,地址
第366章 你沒有傲慢的資格
上次鑾駕上,趙匡胤把大宋軍隊的分佈告訴給了李靖,而李靖則是答應幫趙匡胤從楊家那裡奪回軍隊的軍權。想要從楊家手中拿出軍權,異常的困難,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辦到的。不過此時李靖已經有了主意。
李靖最先想動手的,便是騎兵。
騎兵是陸兵的剋星,一隊騎兵若是發起威力,就是三隊陸兵都抵抗不了。所以,若是能搶奪騎兵的控制權,那那兩支陸兵對趙匡胤就沒有絲毫的威脅了。不過想要動這騎兵,可不容易。
因為必須得有理由,才能動那騎兵,不然無故就換統帥的話,很容易造成士兵的譁變和朝廷的動盪。但若是騎兵的統領犯了無法彌補的錯誤的話,那就好辦了。趙匡胤不是不懂這個道理,他也故意製造過麻煩給騎兵方隊,想叫騎兵頭統領犯錯,從而可以撤去。但楊家人總是能幫忙騎兵統領化險為夷,所以趙匡胤想動,但也很難辦到。
李靖也從趙匡胤那裡得知了他刁難騎兵統領的方法,對於趙匡胤使用的方法,李靖的感覺就是驢頭不對馬嘴,因為根本就沒有刁難到點子上,亦或是因為不想傷害騎兵,所以手段太仁慈,所以對那統領就根本沒有效果。
但李靖呢?騎兵是大宋,對李靖來說根本就沒有珍惜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