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工藝上,是直接用土坯進行燒結,直接得到成品……”
“這和其他國家的陶器有什麼區別?”一名俄國專家好奇問道。
“區別在於兩個,首先原料的配比。”蘇懷解釋道:
“陶器是用粘土為胎,而瓷器是由石英,高嶺土混合,其次是兩者燒結的溫度也不同,陶器用800到1000度來燒結,而瓷器一般都是1200度以上……”
“可以開始燒結了嗎?”小程有些躍躍欲試地問道。
“可以了。”蘇懷點頭。
實驗室的大型電窯開始運轉,這原本是製作一些高新的塑膠材質的,以及合成一些有機樹脂的材料,這是第一次製作陶瓷這種特殊材料。
電窯開動起來,窯溫一點點升高,小程也是興致勃勃地對在場專家介紹道:
“現在這個燒結過程,我們控制在1312度,會讓坯料表面積減少,孔隙率降低,力學性升高……”
聽到這個溫度,季院長和錢老都露出思索的表情,金屬的鈹的熔點1278度……這個陶瓷竟然可以在1312度的溫度上燒結,這也就意味著他的耐熱性很高。
“這麼高的溫度,材料不溶,這陶瓷強度應該不低啊……”姚教授欣喜道。
“會不會炸裂呢?”一名俄國專家卻是潑冷水問道,眾人都望向了蘇懷,蘇懷卻是道:“為了節省時間,我建議採用熱壓燒結。”
眾人都是倒抽一口涼氣,我們還在擔心你這陶瓷會不會炸裂呢,你丫竟然還要加壓力?
蘇懷可不是為了故意炫技,而是加壓可以讓成品的精密陶瓷重氣孔率低,製品緻密度高。
小程卻有些慌亂道:“這資料我沒有測算,沒辦法隨便加壓力啊。”
這時候華博士卻主動請纓道:“我來吧。”
蘇懷知道華博士華夏工業材料的一把手,也是點點頭,華博士看了看儀器上的各項資料,有些表情驚訝地望了眼蘇懷,問道:
“你還加入了附加成分?”
蘇懷點頭道:“是,除了sio2,mgo,還加入一些cao,bao……”
蘇懷說出了7,8種化學元素,在場的人都聽著心驚膽顫,如果說傳統的陶瓷工藝蘇懷是透過古代資料得知的話,還情有可原,可這加入新的材料,卻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情。
而蘇懷不單單加入了這一,兩種,而是七,八種……這已經不光光是靠知識和經驗了,而是要做難以計數的實驗……需要數年的時間累積經驗。
難道中華公司這家華夏企業,科研實力竟然如此強大嗎?
蘇懷的眼睛一直緊緊地聽著電窯的測溫計,不斷調節電窯中的功率,保證窯內的溫度和壓力達到正確的數值。
在他上學的時候,教授為了給他們講述中國古代陶瓷在現代工業化之後的各種牛逼應用,專門帶著他們去了,製作神舟飛船配件的一家國家級別重工企業去學習。
當時這門課程讓他這個文科生覺得特別的無聊,但是為了考試透過,也只能死記硬背了這些資料,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會在今天用到這些。
燒結過程持續了1個小時,眾人各異的心態之下,卻都好奇這個所謂陶瓷,究竟能製作出什麼東西來。
終於蘇懷眼睛一亮,向眾人發出了警告:“好,大家靠後一點,要準備出燒結物了。”
第九百七十一章 華夏古人都是外星來的吧!?
眾人都向後退去,一千多度的高溫,燒結出來的東西,只怕出來都是刺紅色,冒著熱氣的吧……雖然電窯裡有一些降溫的裝置,但是燒結物出來的溫度還是會高到嚇人吧。
蘇懷可沒有親自幹過實際燒結工作,於是也退後了幾步,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