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提前迎來了生命的終結。
這一世,他沒有機會再遇到一生中最大的貴人,也沒有機會徹底施展平生所學,更沒有機會封侯拜相,名留千史。
一個卑微的秦國隸臣,斬了,也就斬了罷。
從今以後,“張良”這個姓名在史書上被徹底抹去。
他的死,無聲無息,甚至連宋坤都不知道,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
匈奴,伊吾——
半夜,宋坤猛然驚醒,他拍了拍腦袋,不禁懊惱。
“壞了,我好像忘了漢初三傑。”
在宋坤的理解下,劉邦雖是魅魔,但不足為懼。
況且,倘若天下沒有大亂,就劉邦那種性格,不太可能會主動起義。
歸根結底,他也是被逼的。
如果不是因為護送一批役徒前往驪山修築秦始皇陵,還沒到半路就逃跑許多人,劉邦也不會破罐子破摔。
而漢初三傑,蕭何是個治國人才,而且他本是黔首,入仕秦朝,自身與朝廷沒有什麼深仇大恨。
蕭何只是順著時代的潮流而為,並不是主動反秦。
至於韓信,估計現在還穿著開襠褲到處溜達。
宋坤沉吟道:“可是,張良不一樣!”
眾所周知,張良出生在韓國貴族之家,三代為相。
從小耳濡目染的張良,對於韓國有多麼忠誠,我們不知道,但是,他絕對會記恨秦國!
因為大秦侵佔了韓國領土,從此以後,他張良,狗卵子都不是!
本來,如果正常生長,他必定繼任韓相之位。
在韓國,類似大官都是子承父制,不管你有沒有本事,反正丞相之位就是你的,誰也搶不走。
可是現在,秦國剝奪了張良本該擁有的頂級特權,他豈能不怨恨秦國?
相比於韓王昏庸無能,那又怎樣?最起碼他還能當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韓相。
而滅韓之後,他就是一個普通的黔首,不值一提,只是稍微有點小錢。
綜上所述,張良不可能被收編,除非,秦王嬴政賦予他秦相職責。
但是,你覺得可能嗎?
秦國大把人才等著上位,非得安排一個外人來當?
《漢書》記載:“(張良)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五世相韓故。”
你看,這樣寫,就將張良描寫成一個血性偉大的愛國人士。
事實上,張良刺秦到底是不是因為愛國,誰知道呢?
既然遲早是塊反骨,乾脆趁其尚未成長,直接剁了。
宋坤是這樣想的,所以,他立即起床寫信,讓政哥趕緊找出張良這廝,免得日後為禍。
而蕭何與韓信的下落,就讓四方神臺的人去調查,暫時不用驚動。
......
楚國,王宮——
一天,幾名寺人侍女在宮裡說著悄悄話,恰好被路經的楚王悍聽聞,喜歡八卦的他,立即伸長耳朵。
“哎,我聽別人說,當今秦王,可不是先王的親子呀。”
“啊?你這話是從哪裡聽來的?”
“很容易聯想呀,太后趙姬原是趙國舞女,後被呂不韋獻於先王子楚,你說呂不韋如果沒跟趙姬這種絕色美女發生點什麼,反正我是不信的。”
“噓,不要亂說。”
“好好好,走了走了,我就隨口一提。”
議論他國君主,犯法嗎?那肯定沒事呀,你在背後嚼舌根,人家又不知道。
“秦王嬴政居然不是秦王子楚的親生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