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最終會姓秦?
在戰國初期,魏國是當之無愧的中原霸主,更有七十二戰無一敗績的輝煌歷史,甚至佔據河西之地,險些滅秦。
可惜,當年的魏國君主,看不上秦國那片苦寒之地。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
魏國從曾經的中原霸主,衰落成一隅之地,更不是秦軍的一合之敵。
也不知道,魏國曆代先君在天之靈,悔不當初嗎?
魏王增緩緩閉上了眼睛,任由秦卒一腳踹下江。
沉入江水的時候,他沒有任何掙扎。
如果他的英勇就義,可以贖罪的話,可以獲得列祖列宗的諒解。
或許,值得。
......
魏王既亡,不過秦軍封鎖了訊息,秦軍根本不屑於攻心之戰。
引水渠一個月後完工,江水順著溝渠聚集到大梁城外。
水,漫進了大梁城中。
街道上浸滿了水,城中居民恐慌不已,紛紛自救。
魏武卒們不知所措,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秦軍趁著夜色,攻佔了大梁城的西邊城門。
立下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
【歸順大秦,鬥水活鱗】
王翦如履薄冰,他擔心肆意屠戮大梁子民,會引得秦王暴怒。
他一直是個有大智慧的人,會做人情商高,又懂得急流勇退。
於是,他派人在大梁城西門勸降。
“只要真心投靠大秦,可免除一死!”
此番口號喊出去後,立即引得大批黎民的積極響應,在西門排起了長龍。
先秦時期的老百姓,對於國家的忠誠度很低,哪裡可以生活得好,就會在哪裡紮根。
有不少魏國官吏想渾水摸魚,卻被精準的揪了出來。
相對於普通黎民,貴族的危害性更大。
在生死危機之前,他們並非真心歸順。
一旦天下太平,失去了特權的他們,容易滋生逆反心理,是個不穩定因素。
寧殺錯,不放過!
民可收,貴,絕不可留!
......
洪水浸泡了大梁兩月之久,終於,城牆不堪重負。
滔滔江水傾斜而下,將大梁城變成一片汪洋。
曾經高高在上的貴族,在水裡撲騰著,他們尖呼著救命,卻無一人應答。
有善水者爬上高臺之上,然而他們無從果腹,等待他們的,唯有一死。
洪水淹了大梁整整半年,方才退去。
秦軍入駐大梁,在他們眼前,建築盡毀,街道上時不時泡著白骨。
朱門酒肉臭,路有淹死骨。
不過,死的,都是貴族。
或許他們不會想到,有朝一日,活下來的竟然是他們曾經看不起的賤民?
憑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