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們和法國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怎麼能將戰爭勝利的希望寄託在對方的懦弱上呢?當我們把兵力集中在數千公里之外的中東的時候,誰能保證法國不會從防線後面鑽出來發動對帝國的攻擊?帝國的面積太小了,缺乏足夠的縱深,在空軍和機械部隊的兵鋒之下,稍有閃失就有可能斷送整個帝國!法國問題必須解決!在這個問題解決之前,我認為無論是討論k計劃還是攻略南亞的計劃都不現實!”興登堡倒不是否認凱塞林和博克所說的內容,而是對其中的僥倖心理十分的生氣。在他看來,兩人的說法和想要表達的意思簡直就是把戰爭當成兒戲!
“其實從這次戰爭可以看出,在雙方攤牌之前,無論是我們還是協約國都在刻意避免戰爭的擴大化,比如說這次,雙方的戰鬥幾乎被限制在義大利本土,我們沒有對協約國的殖民地發動進攻,而除義大利外,協約國也沒有對巴爾幹地區以及我們的海上交通線發動進攻。這個是客觀事實,在制定計劃的時候需要考慮到這一點。別的我不敢肯定,但是如果我們對伊朗動手的話,法國人肯定不會有太多的反應。”興登堡擺擺手,示意魯登道夫先聽完。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那麼我們在伊朗的對手開始只可能是英國人和華夏,而且華夏顧忌自己在中東的油田,也不會全力以赴。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人可能會加入進來。但是因為距離的問題,美國需要較長的時間準備。而法國人絕對不會在伊朗投入太多的力量。英國人陸軍規模有限,那麼為了彌補戰力不足的問題就必須要用空軍和海軍來補充。這樣的話,對我們直接威脅最大的皇家空軍將大量東調,我們的壓力會緩解不少。”興登堡繼續說道。
“沒錯,我們拿下伊朗問題不大,但那時這個問題似乎和我們解決西面的威脅沒什麼太多的關係吧?”魯登道夫有些迷糊了。
“有英美兩國傾力支援的法國我們是拿不下的,但是如果英法兩國將力量集中在數千公里之外的中東的話,那麼誰能來救法國呢?”興登堡笑著反問道。
“這不可能的,我們攻略伊朗大概是在3年後。但是到了那時候,我們只是準備好了在中東打一場有限度的戰爭,並不具備和協約國和華夏全面開戰的能力。而攻擊法國一定會挑起全面戰爭的!而且即使英美的注意力被集中到了中東,但是我們想要攻破馬奇諾防線的話,那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要是西線攻不破,東線也守不住的話,那就全完了。”魯登道夫大聲反駁道。…
“聽我說完,我們可以這樣做,在發動k計劃的時候,我們給英美在伊朗留下一個橋頭堡,甚至可以在戰後談判的時候多給他們一些好處。那麼接下來英美兩國會怎麼做?他們加強這個橋頭堡,並且把精銳的部隊調往南亞。同樣規模的軍隊,英國人部署在南亞的代價要遠高於部署在法國。但是印度又是不可能放棄的,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距離上的優勢來變相削弱協約國的力量。而當最終之戰來臨的時候,我們的第一目標是法國而不是印度!掃清歐洲大陸之後,我們再轉過身來對付英美和華夏!”興登堡認真的說道。
“這個計劃看似可行,但是依然沒有解決最開始的那個問題,我們如何以較小的代價迅速攻佔法國?而且就算英國人把相當一部分空軍調往中東,我們在空軍總量上依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