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表格中,能長到十二歲以上的孩子,其出生時父親大多在十六歲以上,正如穆揚靈所說,父親年紀太小,精子太弱,生下來的孩子大多長不大。
小寶將表格抄錄兩份,一份送去給父皇,一份給母后,自己拿著原件出宮去找穆揚靈。
穆揚靈就道:“所以我提議皇宮該廢除這些規矩了,皇子最好十七歲後再安排通房,十八歲後娶正妃,後再納側妃,這樣不僅於子嗣有益,對夫妻間的感情也好。”
小寶沉思道:“前朝的大臣只怕不會答應。”
皇室的子嗣問題可不僅僅是家事,更是國事。
穆揚靈就笑道:“我又沒說大張旗鼓的改規矩,我們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等前朝的大臣提起時我們再定下規矩便是,你父皇是大齊的第一任皇帝,他的話才是規矩,誰說我們要去遵守前朝的規矩”
這話好有道理,他竟無言以對。
小寶問道:“四嬸,你昨兒跟我說了那麼多大道理,不會只想改一改皇室的這條規矩吧”
穆揚靈一笑,將書架上的大齊律拿下來,翻到嫁娶那裡,點了點其中一處道:“我覺得這條也該改一改了。”
那是律法中關於普通百姓嫁娶的年齡規定,其中對女子的限定是十三歲之後,十八歲之前必須嫁掉,不然就要加罰款。
那是照搬的前朝律法,大齊律並沒有對此進行修改。
這條律法在世宗皇帝時對女子的規定是十五歲之後,二十歲之前,後來外敵入侵,國家人口凋零,嫁娶的年齡也一再下放,要不是十三歲之前沒法生孩子或是生孩子危險太大,前朝的限定年齡還會下放。
齊律照搬是因為當時人口的確不多,經過二十多年的戰亂,大齊建國時,人口才四千萬出頭,經過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和收復的大片失土,戶部曾預計人口達到了五千萬,但對於地域遼闊的大齊來說,人口還是有些少。
所以這個嫁娶年齡條件一直沒變。
小寶看著這條律法沉思,如果要改這條,阻力比皇室改的條件還要艱難,因為改了它,人口增長速度肯定會降低很多。
。。。
第1137章 說服
中國人向來講究的是多子多孫為福,結婚年齡定得這麼早,讓人口的增長速度很快。
這些年糧食產量增高,百姓整體生活水平都有提高,人口增長速度更快,只對照近十年來戶部收的丁稅就能得到一個大體的資料。
現在大齊是隻有五千萬的人口,但十年二十年後呢
要不是還有丁稅,人口增長只怕更高。
而丁稅一直是百姓最大的負擔之一,要廢除丁稅就得先將結婚年齡上調,並樹立一定的節育思想,至少在丁稅廢除後,百姓不會一窩蜂的不斷生生生。
穆揚靈自然不會告訴小寶她旨在廢除丁稅,控制人口,她只是列出一個樹狀資料,以自家田莊裡的佃戶資料做參考,告訴小寶,在國泰民安之下,作為生活水平較低的佃戶的繁衍能力。
小寶瞪大了眼睛看紙上的樹狀圖,十年前的四口之家,十年後的今天卻變成了十口,而以這個繁衍速度推論,二十年後,這個家庭起碼能繁衍出三十六口人。
當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這個繁衍速度,但一個生活條件不怎麼樣的佃戶都如此,那些豪富之家呢
穆揚靈把另一個資料給他,“這是我讓你四叔從戶部拿到的耕地資料,現在大齊的耕地起碼開發出了七成,人口再增長,以後勢必會侵佔山林,伐木開荒,這是殺雞取卵的方法,而如果不開荒,耕種面積不夠,糧食就不夠,到時候又是流民和戰爭。”
穆揚靈滿懷希望的看著小寶道:“小寶,當皇帝不僅要做好當下的事,也要著眼於未來,只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