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濤,字清平,京兆霸陵人,父芸,行中書令事。少好學,遍讀群書,文采頗熠。昌武七年,出仕著作佐郎。九年丁父尤,延昌二年,起除著作郎。四年,遷中書通事舍人。
登豐元年,遷中書侍郎。時趙氏跋扈,濤以為朝廷當有危縣,求出為守牧。二年,出為揚州別駕。三年,趙氏篡逆,揚州刺史宋王舉義,濤從之。
宏長元年,光宗即位。時行臺諸公卿,多久在州郡,不解中京儀軌,濤乃盡數規畫,使行臺法制朝禮,粗具其儀,帝大悅,以之為侍中。
六年,始設御史臺,以濤為御史臺令。濤為人剛正,才資冠群,又門第高顯,故無有憚懼,以是朝廷肅清,莫敢犯紀。
永弘五年,拜司徒,帝每有軍國動止,往往諮之。九年,帝不豫,嘗託孤,后帝療。永慶四年病卒,時年五十八,贈司徒。
濤為文雋美姿麗,每有所出,司隸傳頌,兩京抄寫,以是長安、洛陽為之紙貴,為當時文宗。有《皇朝秦川名門錄》五十卷、《禮典通釋》三十卷,後人所輯《南臺文集》四十卷。
四子,長子處,官至秘書檯令;次子允,官至蜀郡太守,文采有其父風,詩賦次之,而注評與之儔倫;三子邇,早夭;四子綜,官至中書侍郎。
劉彪,字文先,清河甘陵人,父布,司徒。昌武五年,起家為中牟令。七年丁母尤,十年,起為吏部員外郎。延昌二年,出為沛郡太守,五年,徵為尚書丞。登豐元年,丁父尤。
三年,趙氏篡逆,河北既其基業,遂召之,以司空徵。彪稱疾篤,不赴。其幼子甫問曰:“今洛陽以三公徵阿父,阿父何以不就?”彪對曰:“趙氏反賊,我忠臣,此一也;我於趙氏無謀,不預其事,無功不受祿,此二也;趙氏篡逆,違背天下,不出一紀,三族盡誅,我何故以舉家與之同死?此三也。以是雖以太師、太傅徵我,我猶不去,何言司空乎?”乃閉門居家,不與外通。
七年,光宗既光復洛陽,徵彪為中書監,徵書方下,彪即到京,至吏部問曰:“萬歲以何職徵我?”帝驚異(注曰:驚其來之速也),問曰何以。彪對曰:“陛下方清宇內,正須臣肝腦塗地矣,故蚤自清河啟程,以是速至。”帝笑而嘉之。
永弘四年,遷尚書檯令。八年卒官,時年五十。三子:長子海,好樂無行,不知名;次子群,官至弘農太守,溺水死;幼子甫,官至中書通事舍人,以事坐貶,自謂不當承咎,乃憤而還鄉。
鄧迢,字聞遠,東郡濮陽人,叔父甫,司空。迢少不愛學,父常戒之。迢不以為意,稍長,一日出行,見叔父甫以司空車馬還鄉,儀仗華盛,舉族尊榮,迢乃嘆曰:“父言善矣。”遂折節讀書。十年,舉薦起家為密縣令。
延昌三年,擢為勃海太守。登豐元年,轉漁陽太守。三年,徵為秘書丞,在道,聞趙氏篡逆,棄官還鄉。
光宗登基,徵為禮部員外郎。宏長三年,擢禮部侍郎。六年,拜秘書監。秘書檯設,以之為秘書檯令。永弘三年,疾篤,遂還鄉居家,著書講學,往來付束脩者千計,迢擇有心志者教之。
七年,朝廷聞其康泰,屢徵之,迢每辭讓,不赴。高隆三年卒,時年六十四。
薛簡,字太玄,河東襄陵人,父廉,司空。昌武六年,起家為本縣令。八年,擢為西河太守。延昌二年,轉河東太守。六年,丁父尤,登豐三年,起家復為河東太守。直趙氏篡逆,不欲同惡,遂罷官居家。
光宗既復洛,徵為禮部尚書。永弘元年,議革律法,簡預之。永慶二年,為中書檯令。五年,坐疏漏,免官,遂居家在鄉。八年卒,時年六十。四子並不聞名。
郜覺,字雲悟,河南密縣人,伯父芝,開府儀同三司。覺幼晚言,人以為痴兒,稍長,明達通辯,郡內稱為神童。昌武四年,舉為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