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舉個例子嗎?」
「……」陳書宇舔了舔嘴唇,下意識以指節頂了下眼鏡,才開口:「她說她被前司告競業時,第一個想到向我祈求安慰和支撐,但我沒能提供這些,她在下班後獨自一人在小區外繞圈……哭……」
「……」女教授皺起眉,「你是怎麼做的?」
「建議找律師應訴,我是這樣想的,也這樣對她說……之後就覺得這個事情已經處理了,沒再提起過。」
「……」女教授忍住嘆氣衝動,讓自己儘量保持專業的態度。
她仔細打量陳書宇,發現坐在對面的男人講這段話時,仍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妥。
她做社會學研究,見過太多人了,很清楚這樣對自己的問題不以為意的人,是不會改變的。
只有這個人覺得自己做錯了,才會反思,才會痛苦,才會因此而努力去更正。
但陳書宇不會。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做的對時,他是沒有內驅力去做思考和改變的,也不會有從內而外的痛苦。
妻子帶來的外部施壓,並不足以讓一個人自我修正。
她開口問他:
「平時她工作做的好,或者在家裡取得一些小進步、小成就時,你會誇讚她嗎?」
「……」陳書宇認真思考,卻想不出一個這樣的例子。
他不僅想不出自己誇她的事,甚至想不出陶箏平時做了哪些稱得上『進步』『成就』的事。
「當她露出疲憊神情時,你會擁抱她嗎?」
「……」
「當她不開心的時候,你會做一些事哄她開心,或者讓她感受到你的關注和善意嗎?」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