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做善事向來不惜工本。現在神州大定,百廢待舉,我們朱家要做什麼,你儘管說便是,只要能做得到,能幫得上這個國,就是拆了這把老骨頭,老朽也願意。”
朱昌琳言辭懇切,說的楊銳倒是有些臉紅,他看了一身黃袍,也在側耳傾聽的朱寬肅一眼,道:“只要國體是民主國體,皇帝不皇帝復興會並不在意。不過,記得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做皇帝之前可是做了幾十年王的,我看國會真要是透過了這條,那登基之時還請務必推脫一二,比如,藉口百姓衣食不足,延緩登基……”楊銳說著說著就站起來了,這辦法也是他臨時想到的,還不完整,“不過,延緩也是有時限的,就這樣吧,詔書除了說延緩登基之外,再許一個四十年的時間,到時再讓國會投票表決,若是那時候國民還是希望如此,那就登基為皇吧。”
朱昌琳和朱訪緒兩人本以為楊銳會堅持之前的觀點,卻不想他現在也鬆口,四十年之後雖久,可現在朱寬肅才十五歲,四十年後才五十五歲,在紫禁城養尊處優,不可能活不到那個年齡,便是朱訪緒現在也才三十多歲,怕也是能看到那一天。
“竟成,這……這樣做對國家有利嗎?”朱昌琳知道楊銳說的是真話,但還是復問了一句。
“現在大家都還是老思想,可四十年後大家還是堅持要有一個皇帝,那我們實在沒理由阻攔了。”楊銳說道,“其實我對明朝極有好感,若不是時代變了,這個皇帝做了也無妨,可國民要開心智,那就不得不在借用皇權的同時又要限制皇權;再則有些革命黨一心想要掃除帝制,真要出了皇帝,他們又會到處扔炸彈了,現在國家初定,我們還是緩一步來吧。”
楊銳話和朱昌琳一樣說的懇切,朱家祖孫幾個對視之下,對此倒也贊同,朱昌琳最後道,“竟成,那就是按這般做吧。老朽來京城之時,湖廣等地水災,這百姓……哎,苦呀!現在在這紫禁城,吃穿用度都是……慚愧啊慚愧!”
“老先生不必擔憂,現在東北戰已經打完,那邊的糧食正運往湖廣賑災,以後啊,各地的常平倉都會重新建起來,民政部也會設立賑災司;另外水利修繕,植樹造林,這些也都會做起來,你老就放心吧。這國啊,總是會越來越好的!”楊銳說道。
朱昌琳見楊銳說的那麼好,只是點頭,正待楊銳要走的時候,朱訪緒道,“這,竟成先生,肅兒小時候是定了一門親事,要娶一位姓張的女子為妻,之前肅兒說夭折了,可現在他又活過來了,這婚事……”
朱訪緒是擔心楊銳控制兒子的婚姻,不過楊銳只擔心朱家搞政變,娶誰倒不擔心,況且以前定的親事那一定是小戶人家的子女,定是沒有什麼權勢,當下道:“婚事什麼的,不在復興會管轄之內,你們放心去辦。皇帝雖然暫時不做,但大婚還是要辦熱鬧的,一切就按規矩來吧。”(未完待續……)
戊卷 第五十五章 任命
楊銳出紫禁城的時候,他只覺得朱寬肅的事情就這麼算完了。四十年之後他已經七十五歲了,真要是出了個皇帝那也無所謂。想到此,背後那一片巍峨綿連的宮殿對他來說不再是一種壓力,皇帝和國家、皇權和復興會的之間是的關係算是由此確定了。
楊銳是一陣事情辦妥的輕鬆,但當這一條‘皇帝是大中華國之象徵,然大中華國之主權屬於全體國民,皇帝關於國事的一切行為,必須由內閣建議和承認,由內閣負其責任’,第二日公之於眾的時候,卻引起了兩種人的不快。
一種是康有為、勞乃宣等老舊人物了,為了維護儒家的傳承,皇帝在他們心中是至高無上的,可現在憲法第一條卻說國家主權不屬於皇帝而屬於萬民,只讓他們不快,不過,礙於前朝舊臣的身份,他們也就只有在報紙上發發牢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