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以早安民心。(未完待續。。)
庚卷 第五十一章 想好
和十年前不一樣,商務印書館再也不是身處居民院俄小書館,書塾轉學堂所帶來的中小學教材市場的擴大、開國後政府對教育的重視,使其從原來年銷幾萬兩的小書館,變作年銷幾百萬兩的大公司。這其中雖有叛徒陸費逵所辦中華書局的競爭,但最終它還是靠著學部蔡元培的支援獲得了教材市場的絕對優勢,若不是政府的物資採購不是有各部自行負責,而是公開招標,怕這商務印書館真要是全佔市場、一枝獨秀了。
商務印書館中,夏瑞芳等雖是印書館的創辦人,但真正主持大局的還是前朝翰林張元濟。張元濟雖然精熟印書,但他更值得驕傲的還是育人。當年南洋公學的特班變作了愛國學社,愛國學社又再變成了南非軍校一期,最終變成了諸多開國將軍,這一切始作俑者都得益於當年張元濟管理南洋公時創辦了特班,同時還邀請蔡元培南下任教。
開國將軍都是張元濟的學生,可張元濟的學生不止於那些開國將軍,這一次以廷尉府身份來滬上審查監督案情的楊蔭杭和王寵惠都是他的學生,也都是因為他的保舉才出國留洋的。
閘北寶山路的商務印書館編譯所裡,張元濟看著身前這兩個身著便裝的學生,欣慰的同時又帶著些不安,只道:“現在做官都是有紀律的,你們不該說的事情就不要說。我只是想知道稚暉他是不是非死不可?還有那些被捕的學生,現在巡警已抓了幾百人,這是天下震動啊!刺殺一案怎麼可能牽連如此之廣?這。這,這分明是下面的官吏為了討好上官。屈打成招所致,不然株連為何如此之甚?!”
張元濟海鹽人氏、翰林出身。生的不但白淨,人也很斯文,但說到當下的案子,那真是痛心疾首。開國案件不少,但株連之廣、牽扯之深的,還是這滬上行刺總理刺一案。現在中華時報上雖有闢謠,說有充分證據證明學生參與了刺殺一事;而警局一案,則是說學生衝擊警局,並先開槍擊殺巡警所致。說的是言辭鑿鑿。可卻沒有幾個人信,張元濟就是其中之一,是以這一期的東方雜誌,專門針對官府公佈的訊息進行了批駁。
“先生,……”早就知道此來是為什麼的楊蔭杭和王寵惠見張元濟如此,不由異口同聲想勸慰張元濟,但兩人都深知案件內情,只開了個口就不知道怎麼往下說了。
“哎,你們也……”張元濟看著欲言又止的有兩個學生。知道他們心有顧慮,頓時無比失望。
“不是,先生。”楊蔭杭見恩師失望,只好以實情相告道:“稚暉兄一案。他確實是帶著兇手入晦明學社,並請學社之人將他們帶入同濟大學堂熟悉環境,還有那些學生。有十六名招供事前知道刺殺一事,只是他們當時不知道刺客殺的是誰;而警局一案。確實是學生貿然衝進警局,也是學生最先開槍。一個身亡的學生還有一個傷重而亡的巡警身上的子彈取出來發現,那彈頭不是從巡警的槍中射出的……”
楊蔭杭無錫人,入南洋公學後庚子前一年被保送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曾參加勵志會,但後來卻專心學業,未入什麼革命組織。他這邊絮絮叨叨的介紹起案情,張元濟聞之則是皺眉不喜,等他後面說那子彈不是從巡警槍中射出的,忍不住打斷道:“補塘,事情難道會這麼巧,連子彈都能分得清楚從什麼槍裡射出的?”
“是的,先生。”楊蔭杭道:“督察院例證,每一支槍射出的子彈都會帶著槍膛膛線的痕跡,將子彈放在顯微鏡下細看,任何一把槍射出的子彈都是不同,而一把槍任何一枚射出的子彈膛線印跡都是相同。巡警佩槍的膛線都有記錄,當時現場中彈之人的子彈都經法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