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上午,老趙的主治醫生在IcU病房外面,把一直守在那裡的趙振邦叫到了他的辦公室。
你爸爸的病就是這樣子了,病情穩定,但是醒過來的可能性不大!
主治醫生下了斷語。
趙振邦說,治療了這十幾天,難道一點醒過來的跡象都沒有,一點效果都沒有嗎?
主治醫生奇怪地說,怎麼沒有效果,那麼多醫生、護士都一直在為你爸爸的好轉努力,否則,你爸爸早......。
主治醫生的話沒有說完,趙振邦明白他想說什麼,只好說,再治下去,也沒有希望醒過來嗎?
主治醫生說,我找你來的意思,就是想給你說明兩個情況,一,剛才我也給你說了,你爸爸的病情已經穩定,在IcU繼續待下去沒有意義,接下來主要靠康復訓練。咱們醫院有專門的康復訓練病房,但我建議把你爸爸轉到普通病房。二,將你爸爸轉到普通病房,用的藥跟在IcU用的藥一樣,但一天能省幾千塊,康復訓練的話,也不用去專門的康復訓練病房,你爸爸轉出IcU病房後,我會安排護士教你們一些方式方法,你們自己就可以對你爸爸進行康復治療。
趙振邦把主治醫生的話轉述給孫叫枝和媽媽後,她們都沒有異議。孫叫枝小妹的婆婆,以前也曾在IcU病房因為腦血管問題被搶救過,孫叫枝根據小妹的婆婆在IcU病房的類似經歷分析說,主治醫生的安排雖然以“在救治上沒有繼續待在IcU病房的必要”為由,但是他們家實在拿不出錢來,醫藥費無以為繼,才是真正讓爸爸轉到普通病房的原因。
鑑於確實沒有錢再交醫藥費,趙振邦和孫叫枝幾番商量後,決定把仍然昏迷不醒,已經被醫生定性為“植物人”的爸爸轉到普通病房。
轉到普通病房後,孫叫枝鼓著一天挺似一天的肚子,三番五次地跑來跑去,終於在新農合上報銷了一部分醫療費,這才稍解燃眉之急。
以前,孫叫枝二十多歲的時候,看問題比較偏激,評價一個人,非好即壞,好的好死,壞的壞死,沒有既好又壞的人。所謂既好又壞,是辯證地判斷一個人,既有樂善好施的一面,又有陰險歹毒,頭頂長瘡腳底流膿的一面。現在就不一樣了,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社會經驗的增多,孫叫枝已經能辯證地看待人世間一切物事。
比如開發商支君連,孫叫枝對他的看法就比較中肯。支君連得知孫叫枝的公公成了植物人之後,不僅讓孫叫枝帶薪請了假,還安排人通知趙振邦的工地負責人,准許趙振邦請假,而且酌情給他發放幾乎全額工資。得知訊息的趙振邦,專門到支君連的辦公室,向他表示感謝。
支君連說,那怎麼辦?你家老父親不是生病了嘛,再說,你還不起房貸不也是個難題嗎?
其實支君連害怕孫叫枝的房貸因為缺錢斷繳,孫叫枝肯定還會找他“幫忙”,說不定會鬧出什麼動靜來,與其到時候被動不如現在主動。
因此,孫叫枝對支君連的評價是,貪財好色不擇手段,扶弱濟貧心慈手軟。趙振邦不明就裡,一直在孫叫枝跟前誇獎說,開發商跟開發商不一樣,支老闆還可以,以前把他當成黑心開發商,有點兒冤枉他。
就這樣,一冬天過去了,春三月的時候,孫叫枝生了一個男孩。到這年春天為止,趙振邦所在的趙油坊村,像他們家這樣老少都還在村子裡住著的人家,幾乎沒有了。那些村民都已經搬到在嶼石縣買的學區房裡去了。他們的孩子大都進了學區的中小學上學,即便有的小孩還不到學齡,因為貸款買的房子交了房,他們也都搬遷過去,以便事先感受學區房的氛圍,增長孩子們“聚合了優質教學資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學區意識。
村子裡剩下的,除了趙振邦一家外,還有就是那些生了慢性病,無力為子女照管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