麾下五萬秦軍的裝備做了一次大減負。
秦軍素來有輕兵傳統,由於鐵礦和銅礦數量匱乏,重型甲冑與兵器數量極少,戰場上輕身殺敵,腰間皮革上吊著敵人的首級,手中秦劍揮舞,賓士如飛,死後重逢,便成為了山東六國傳聞中的秦軍“虎狼之相”,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天下將“輕兵”兩字作為秦軍的敢死之旅。
然自商鞅變法之後,秦國以魏國勁旅“魏武卒”為楷模,建立了極其重視器械裝備的新軍,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各種甲冑器械都有森嚴法度,士兵的防禦力度與衝鋒強度都有了大大提升,真正有了一支無堅不摧的銳士之旅。
此所謂強兵利器也,但如此重灌甲兵對長途奔襲戰所需要的快速靈動而言,卻成為一個很大的弱勢。
因此王賁在秦國這臺戰爭機器剛剛開始運轉時,便上書嬴政。
“魏國平川城邑居多,賁請王上許賁輕兵減負機變行事,以精悍輕兵擊之不備。”
王賁的上書經過國尉魏繚和伐魏主帥王翦的一致同意後,嬴政做了硃批,同意了王賁的請求。
得到嬴政許可的王賁即刻下令將軍中的鐵甲裝全部換為了皮甲裝,即步卒的外鐵皮內牛皮的厚重甲冑,改為單層牛皮甲冑;鐵釘密集的牛皮大戰靴,改為厚韌的單層野豬皮戰靴。
而秦軍的鐵騎,則是將戰馬披裝的鐵釘皮罩甲,改為輕軟的無釘羊皮罩;最重的銅鐵鞍轡,則一律改為木製鞍轡。
而不僅僅是甲冑,王賁下令將重型攻防器械與大型機發連弩全部放棄,秦軍的鐵騎更是全部只攜帶一柄長矛,一長一短兩柄秦劍、一張臂張弩、三十支羽箭。
而且秦軍的鐵騎將不與輜重營一同前進,每個騎卒配備四匹戰馬,一百斤草料,十斤鍋盔,十斤幹牛肉,王賁甚至為此打破了秦軍非慶功之時不得飲酒的軍規,允許以私產購置酒水,為每個秦軍騎卒配備了一皮囊酒水。
如此一來,步卒原本五六十斤的裝備在王賁的軍令下減輕至了十餘斤,秦軍鐵騎光是在馬具則是銳減了二十餘斤,結合身上甲冑的減輕,連人帶馬減少了將近七八十斤。
至於額外的草料和軍糧的重量,則是在一人雙馬改為了一人三馬的的情況下完全可以被無視。
而當宣戰的詔命下達的那一日清晨,王賁便率領麾下五萬大軍如同颶風般卷向了這片富庶的中原之地。
(2134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