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校長抬頭看了他一眼,繼續低頭批閱檔案。
副校長的桌子上,永遠有批不完的檔案,只要他想,就可以一直批下去。
楊銳低頭搜尋著腦海中的文獻,不覺得浪費時間,也就不會耐不住性子,更不會像是副校長期待的那樣心虛。
良久,龐校長合起了鋼筆,道:“我聽說,你最近在做克隆基因的實驗,我要你停下來。”
非常直接的要求,讓楊銳沒有絲毫的轉圜推拒的機會。這也是龐校長根據楊銳的表現而決定的策略。
任何老的臉上長斑的男人,都是不容忽視的。
楊銳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有點遲鈍的道:“我們做的不是克隆基因的實驗,準確的說,是克隆突變基因,然後分析鉀通道的實驗。”
“那也是克隆基因。克隆在倫理上還有一些討論,你現在還是大一的學生,等你到大三的時候,會學到生物倫理學這門課,到時候,你就能夠理解我們的一些擔心了,在此之前,我要你停止克隆基因的實驗。”龐校長仍然是直接的命令和說明,眼神也是非常嚴厲的。
楊銳卻是稍微緩過來一些,他才不相信龐校長是因為生物倫理的原因要自己停下來。現代中國的媒體被外國人教壞了,總是學著美國人無病呻吟,科學界從來沒有此等傳統,2015年沒有,1984年也不會有。
原因很簡單,媒體總是看不清自己,覺得自己有社會責任,科學界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自己呻吟不呻吟,都不會得到世界的關注,頂多招來幾個想佔便宜的。
在生物倫理的問題上,中國科學界是沒有主導權的,你的研究落後於別人,你除了譴責別人以外,又有什麼資格決定整個世界的某個領域的倫理道德,就是想做點過界的事情,技術達不到,也不過是流於紙面。
而在80年代的中國,浸潤在空前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緒中,生物倫理學實在是楊銳許久沒有複習過的詞彙了。
“我認為,克隆基因不會引起倫理上的問題,這僅僅是克隆基因片段,國內已經有成打的相關實驗了,國外也有大量的實驗,我們沒有開發新的實驗技術。”楊銳的創意在於克隆突變基因,而不是克隆基因本身。
透過突變基因的表現,對比正常基因,就可以知道鉀通道在細胞級別軒的作用是什麼。
而就克隆基因技術而言,它在50年代是尖端技術,60年代是高階技術,時至80年代,也就是普通的高階實驗室技術而已,有大量的現成裝置支援,實驗條件完備的情況下,科研民工或者科研狗都能獨立的將之做出來。
可惜,楊銳自己的思路很清晰,龐校長卻並不認同,他耷拉著臉上的贅肉,道:“這的確是你認為的。你沒有學過生物倫理學,所以你不能明白其中的倫理問題,我建議你學完大三的課程以後,再申請繼續現在的實驗。”
楊銳無言以對。
人家用沒知識來藐視你,又該如何反駁?再說下去,都可以被沒知識撥回去。
龐校長不知道見過多少學生,瞅楊銳一眼,就知道他不服氣,卻是不在乎的道:“你回去以後,不許再繼續這項實驗,否則,學校就會做處理。不要心存僥倖。行了,你去上課吧。”
龐校長是有權力開除學生的,他說要處理,自然是真的會做處理,除非楊銳放棄自己大學生的身份,否則,這就是一個難解的題目。
實驗專案被叫停,在國內國外都是非常普遍的,一些是因為實驗本身的問題,一些是因為政治因素,當然,最多的還是經濟因素。
因為倫理問題被叫停的生物實驗很多,比如克隆人,比如剝奪人體感官實驗等等,被叫停皆有數十年。
然而,克隆基因的檔次太低了,雖然有克隆兩個字,但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