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還有用的時候,拿它做敲門磚。”
“什麼東西,能讓甲冑作用越來越小?!!”
李順吃驚問道
他因為整日埋頭在內衛這份差事上,加上李如璋刻意隱瞞,知道火繩槍的除了島上那幾千訓練軍士以外,其他人並不知道。
所以,李如璋沒有回答他,
還有些話,李如璋沒有對李順明說,
比如,他們只知道北虜能征善戰,卻不知道北虜國內的情況如何。
到底有多少人口,又多少兵力,
包括他們將擄掠的百姓是盡數屠殺,還是抓去當做奴隸,又或是將這些百姓當成自己國家人口,為他們耕作,以供養他們作戰所需消耗。
這些情況,他們現在是一無所知。
這讓李如璋想起了,他曾經讀歷史的時候,看到宋史裡有這麼一段記載。
宋遼時期,
哪些被擄掠的宋人,或者是在被遼國佔領的地區,
在宋朝這邊,人們口口相傳,都以為他們是當牛做馬,水深火熱,民不聊生。
然而,真實情況是,一開始確實如大家猜想的一樣,
然而,到了後期,大部分百姓在遼朝一樣繁衍生息,久而久之,人家最後竟然還不認可他們原本是宋人的身份,
甚至在某些方面,生活在遼國還優於宋朝那邊。
也正因為燕雲十六州的世家大族支援遼朝的緣故。
所以導致有宋一朝,幾次北伐,都以失敗而告終。
這就是所謂的資訊差所導致。
李如璋就怕出現這種情況,
無論是朝廷那邊要他和北虜開戰,還是他日後主動攻打北虜,都要做到有所瞭解,才能知己知彼。
提前探知訊息,才能有備無患。
就這樣,李順在武庫提取了一批甲冑器械,
當然,不可能數量太多,沿途畢竟要經過很長一段朝廷的地盤。
隱蔽性一定要做好,
甲冑軍械準備妥當,李順再度讓人出發,
領隊之人叫何忠,原是軍中一個什長。
如今化名何誠,表示童叟無欺,為人真誠之意。
參軍之前,他真是個做買賣的,如此也算重操舊業。
在他的帶領下,一行人
,一路穿青州,渡黃河。
最後過渤海郡,到章武縣。
這條路,之前已經是往返幾次,最後都以徒勞無功而收場。
此次雖然自家上官信心滿滿,可在何忠看來,多半可能又要以失敗告終。
畢竟之前,每次都是自己這邊奴顏婢膝,賣力討好,哪些北虜都不買賬。
更不要說此次,
按自家上官的意思,此次一改往日作風,讓他一定要態度強硬。
還說,這是小李將軍特意交代的,
說是這樣才能震懾那些北虜的普通士卒,也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接觸到上層將領,以便日後開啟北虜這邊缺口。
何忠倒不是怕死,只是覺得小李將軍是否有些太過自信。
當晚,何忠一行人下榻在章武縣,
因為此前北虜逼迫朝廷割讓幽州三郡的緣故。
此刻章武縣,便成了嵩國的邊境。
再往北走,便進入北虜境內。
因為與北虜佔領的涿郡下面的海下縣中間,隔了一大片水域,
,!
相對而言,更利於防守,
於是,雙方又依託兩縣之間沿水域河道,建立了數十城寨。
兩方營寨僅僅相距十里,平時兩邊士卒操練都能看見。
明天一早,他便要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