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準備些東西,到正日子,我差人一併給二弟送去。”
夏文道,“已經定好了,到時我拿回來就行。”
“別忘了。”
兩人說著話,半夏進來回稟:黃先生有事找大奶奶。
夏文道,“你去吧,我到父親那裡瞧瞧。”
趙長卿送了夏文出去,黃先生也就進來了。黃先生被聘為夏府女先生,待遇不錯,這家人也和氣,起先只教夏玉,後來又加個趙蓮,亦不繁重,在夏家呆得挺滿意。這次來是因為中秋,想回家幾日,假期是初時來夏家任教時便談好的。
趙長卿笑,“這是應當的,黃先生什麼時候回家,我命人給你預備好車馬。”
黃先生道,“我家在城外,呆一日就回,我想著,八月十四走,十六回來。”
“好。正好節日也給玉姐兒、蓮姐兒放兩日假。”趙長卿問,“她們功課如何?”
黃先生道,“兩位姑娘都是惠質蘭心,蓮姑娘在針線上更用功,玉姑娘年紀小些,心性活潑,偏愛畫畫。”
趙長卿點頭,打發了丫環後道,“說一說不足之處。”
黃先生這種出來任教的,最知端誰的碗,服誰的管,她是趙長卿請來的,在趙長卿面前不敢加以隱瞞,溫聲道,“要依我私心見識,蓮姑娘的心不在唸書學問上,姑娘家年紀大了,想的便多。玉姑娘棋下的不錯,但她在畫畫上很用功,聽說大奶奶畫畫也很出色。”
趙長卿溫聲道,“孩子年紀小時,總是喜歡模仿長輩的。”
黃先生笑,“是。”
趙長卿道,“待節後,循序漸近的教她們一些理賬上頭的事。”
黃先生道,“是。”
趙長卿笑,“好,十四那天我差人送先生回家,十六上午,先生只管在家等著,家裡的馬車去接您。”
黃先生連忙道謝,說幾句話便告辭了。
黃先生走後,趙長卿吩咐永福,“給黃先生備一份節禮,再支一月月銀,跟黃先生說,中秋多發一月月銀,算是過節的銀錢。”
永福應了,問,“奶奶,比照哪家份例來擬黃先生的節禮。”
趙長卿道,“哪家也不用比,就備兩爿羊肉,兩爿豬肉,兩壇酒,還有尋常的厚料子放上六匹,再把莊子上送來的上等大米裝兩升就是。”
永福笑,“最實惠不過了。”
趙長卿笑,“記著辦了,讓黃先生熱熱鬧鬧的回家才好。”
永福連忙應了。
兩人正在說話,紅兒嘟著嘴巴進來,神秘兮兮的,“大奶奶,那位楊表姑娘又著人送東西來了。”
趙長卿不以為怪,道,“眼瞅著就是中秋,送節禮來了吧?”
“節禮也就那三五樣,只是有一事奇怪。”不待趙長卿問,紅兒已道,”楊表姑娘又給太太送了雙鞋。她是不是很喜歡做鞋啊?”
趙長卿問,“太太穿楊姑娘送的鞋了嗎?”
“那倒沒有。”
趙長卿道,“以後楊姑娘再往家裡送東西,記著跟我說一聲。”
紅兒道,“您就放心吧。這我一準兒記著。”
趙長卿道,“明兒去櫻桃衚衕王家送帖子,跟王太太好生說,就說我是梨果的姐姐,看王太太哪天有空,我過去拜訪。”
紅兒道,“是。”
趙長卿吩咐永福,“先把先生家的節禮預備好,明兒我去找先生說話,一併帶過去。”
永福道,“是。”
節前家家都忙,蘇家無甚親戚,朋友卻是有幾個的,蘇先生照樣得一家家節禮備好,吩咐蘇白各家送去。人情便是如此了,有來有往。
趙長卿到蘇家時,正趕上蘇白出門,趙長卿問,“阿白,你沒去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