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李澤的未來傳媒崛起之後,幾乎杜絕了合作的可能。
情願花高價錢去西方製作特效,也不願意找李澤的公司。
心思嗎,不言而喻,相比之下,那些小公司倒是沒有什麼顧忌,而最基本的職業操守李澤還是有的,他不會去看,更別說留下什麼底片。
這種事兒,嚴重影響自身的聲譽和形象,李澤不會去做那種自砸招牌的沒品事兒。
所以這也是他很好來特效公司的緣故。
今天純粹是在家待著無聊,無處可去,所幸來看看。
公司的幾個高層都在,看到李澤的時候,自然是一臉欣喜。
當初瀕臨破產,準備合計一下賣掉然後員工工資一開,剩下錢就分點,剩不下就這樣。
結果關鍵時刻,峰迴路轉,遇上了李澤。
那個時候,國內做特效的也有幾家公司,技術相比較而言,都已經成熟,從這一點就看出李澤的高瞻遠矚。
不計代價的投入,直接用錢砸,成功的彎道超車,讓這家瀕臨破產的公司,成為業內頂尖。
而隨著大片時代的來臨,特效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
浪潮起於西方。
但真正推動大夏電影市場的關鍵人物是李澤。
一切都有條不紊,每個月公司的財報都會送到李澤的手裡。
盈利雖然不多,但未來可期,而且未來傳媒的電影,都是由這家公司製作的,隨著公司導演越來越多,以後上映的影片會越來越多,這意味著,即便不盈利,李澤也不虧。
當然即便是未來傳媒的片子,也是正常收費,兩個公司雖然同屬於李澤,但是卻是分開來的。
能實現盈利,未來傳媒是關鍵因素。
在公司轉了一圈,褚冰打了六七個的電話,不接!不接!
最後,還是選擇接通。
“錄歌的事兒明天再說,今天我有點重要的事兒,開個會,嗯,很重要。”
“李總,那邊在催你。”就在這個時候,特效公司的總經理趙四海很有眼色的開口。
放鴿子這種事兒,李澤早就習以為常,大部分時候,他其實都放老鷹,而且李澤不覺得褚冰找他是單純的錄歌那麼簡單。
真要回去,只怕有一場大禮等著他。
“行了,你們忙吧,我就是來轉轉。”李澤笑道!
離開特效公司,去哪兒呢?
要不把雲瑾汐叫回來?
褚冰那邊是行不通了,最終李澤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其實,這時候吧要是再多一個人就好了,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筆到用時方恨少!好像有點貪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