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亞給紀凝約了私人工作室,負責她的造型,出發時間與出行方式,同樣已經安排好。
紀凝望著她。
就像是在向下屬佈置工作任務,平靜、果斷,不容置喙。
自打紀凝有記憶起,就怕她。不敢行差踏錯,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媽媽誤認為是一個很笨、只會添麻煩的孩子。
“我已經和白家聯絡過,你和我一桌。”
紀凝還記得,第一次因聽媽媽的話而難過,是退出劇組的時候。
其實她好喜歡演戲,雖然小小的她並不完全理解角色,可憑著本能,總能表現得很好。她期待著定好的戲約,組裡演姐姐的演員是紀凝新交的大朋友,答應給她帶一根水果棒棒糖。可媽媽一句話,中斷了她的期待,紀凝喜歡演戲,媽媽並不在意,只說她這麼小,能有什麼理想與愛好?
不過是因為沒能吃到棒棒糖失望而已。
“晚上八點我有一個遠端會議,我會安排司機準時在酒店門口等待。”傅明亞繼續道。
第一次不願服從安排,是在初一。
在那時候,她有一個朋友。小女孩之間的友誼真摯美好,卻因為摻雜了大人的算計變得不夠純粹。紀凝和她一塊兒玩,悄悄逃了小提琴課,原本取消幾節課而已,不會傳到傅明亞的耳中,可好巧不巧,小提琴老師因家裡變故無法再繼續給紀凝上課,在經由管家辦理學費結算時,缺的幾節課被傅明亞發現了。
紀凝以為她會責罵,甚至打人,就像身邊其他同學的家長一樣。可是並沒有,幾天後,紀凝的好朋友辦了轉學手續,是傅明亞施的壓。
從頭到尾,傅明亞沒有在她面前提過這件事,也許是認為孩子之間的所謂友誼不值得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
後來陸續發生許多同樣的事。
直到初二那一年,紀凝得到世界頂尖音樂藝術殿堂的錄取通知書,傅明亞希望她學會獨立,少女便獨自揹著琴和行李,離了家。
然而等訊息再度傳來,紀家人才知道,她根本沒有去報道。
父親說,那是因為她有底氣,深知家裡的條件給了她足夠高的試錯成本。
但其實不是的,她是放棄一切都要掙脫控制。
記憶緩緩回溯,紀凝有些恍然。
原來一開始,她並不是像現在這樣。
“你和我一起回去。”傅明亞說,“八點,準時。”
“李叔。”紀凝打斷她的話,“靠邊停一下車。”
紀凝思緒紛亂。
又是許多回憶湧起,頭疼得不像話。
傅女士沒發話,李叔原本是不聽的,沒想到紀凝的手落在車內開門的把手上,作勢要開車門。
李叔忙停下車。
傅明亞沒反應過來,車門“砰”一下被關上。
“你去哪裡!”
聲音被隔絕,開窗都已經太遲,她猛地抬起頭對司機說道,“趕緊讓她回來。”
傅明亞冷著臉,望著女兒離開的背影。
其實紀凝的反應不算激烈,就像是突然想起什麼,她有自己的事要做,這很正常。
傅明亞在心底安撫自己。
是她太過於驚弓之鳥了,紀凝早就已經不是曾經的紀凝。四年的時間,足以改變她,也足以修正曾經的荒誕意外。
傅明亞做了個深呼吸。
片刻後,李叔回來了,沒有帶回紀凝,也沒有帶回她的解釋。
傅明亞忽然感到不安。
女兒的背影漸行漸遠。
就像是從前那樣,慢慢地,脫離掌控。
……
那一天的不歡而散,彷彿是一個小插曲,事後,傅明亞與紀凝都沒有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