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
“月英!!你等該死!!!!!”
就在此時,一個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鵝毛扇,英俊如同神仙般的男子,驀然出現在樹林某處,厲聲大喝!
此人正是,這些漢子連日求見不得的諸葛亮。而那醜如妖物的女子,正是諸葛亮之妻,黃月英。黃月英雖是奇醜無比,但卻有一顆最善之心,她雖身出荊州豪門黃氏一族,但卻因其善,屢屢受人欺負。黃月英從小到大,受盡他人欺辱。就連府中從人,亦常對她出言不遜。有一次,正好被其父黃承彥曾,當面聽得。黃承彥大怒,欲將那從人舌頭割掉,但黃月英卻是哭言跪求,替其脫罪。黃承彥奈何不住黃月英,也只好作罷。不過後來黃承彥怕其女受到傷害,故將家遷離出城外清幽之地,只帶數個心腹為僕,平日照料黃月英。善良的黃月英自此和山中野靈為伴,日子過得也是快樂。之後黃月英漸漸長大,在木匠造藝中更有過人的天賦,研究出許多新奇的工具。而且黃月英更有過目不忘的才能,凡是看過的書籍,只要看過一次,便能背得滾瓜爛熟。
後來年少的諸葛亮,從其師水鏡先生口中,聞之黃承彥對陣法造詣極高,乃天下第一者。諸葛亮遂向黃承彥學師,而在路途中,諸葛亮剛上山林。忽聽得林內風聲大作,一聲虎嘯聲起,隨即又有一聲驚叫之聲。諸葛亮一聽,就想有人遇險,連忙跑入林內去救。
諸葛亮聞聲奔去,卻見到一幕極其不可思議的景象。一個只有十五六歲的女子,用嬌弱的身軀,擋在一頭猛虎面前,在她身後有一隻顫抖不停的小鹿。
“在這亂世間,人人只求自保。竟有如此奇女子,為保一隻小鹿,而不顧置身於險,敢於面對一頭猛虎!!”
第七百四十二章 諸葛亮與黃月英(中)
諸葛亮看得一陣失神,忽然間那頭猛虎大張血盆大嘴,一聲咆哮震得整個森林為之一震,這才把諸葛亮震得回過神來。諸葛亮眼光四方,記住周遭地勢,迅疾心起一計,在地上拾起五、六顆石子,驀然大喝一聲,將石子奮力投向猛虎。猛虎暴怒,張牙舞爪地就向諸葛亮一撲而去。諸葛亮拔腿就跑,猛虎連聲咆哮,追著諸葛亮滿林子的跑。諸葛亮被猛虎追得險象環生,卻還是不斷地投石子去打猛虎,以求將猛虎激怒。猛虎怒不可及,一雙虎目盡是血紅,恨不得將諸葛亮撕扯成碎片。眼見諸葛亮就快被猛虎追上,退至一高處,用上最後一顆石子,砸向猛虎的‘王’字額頂,猛虎怒不可及,張大著血盆大口,往諸葛亮縱身一撲。諸葛亮卻忽然猛墜在地,一個大窟窿猝然而現,諸葛亮瞬即墜往地下窟窿。而猛虎因為受勢不及,一直飛出,剛要以為要落地,卻不知底下空蕩蕩的,原來下面竟是懸崖。猛虎立刻墜落下去,然後砰的一聲巨響,不用去看,也知這頭被諸葛亮激得神智全失的猛虎,定是摔得粉身碎骨。
這時黃承彥聞聲帶著幾個從人手執兵器趕來,黃月英一見其父,立刻哭成一個淚人,她以為諸葛亮被猛虎一口吞下,她一邊哭著,一邊將先前之事告之黃承彥。黃承彥臉色連變,對這個智鬥猛虎的少年不覺生了幾分喜色,後來又笑著向黃月英說道,諸葛亮並無大礙。黃月英不信,黃承彥帶著她趕去猛虎墜落的懸崖邊處。果見那裡有一個大窟窿,諸葛亮正在裡面大喊。
因為此林內常有猛獸出沒,而黃月英又喜在林中玩耍,黃承彥故而在這林內,多設陷阱,以防不測。這個窟窿正是黃承彥所挖。而在剛才,諸葛亮觀察四周地形,正好發覺懸崖邊有許多挖取過的土泥,推算到那裡很可能有在林中四周生活的鄉民挖下的陷阱,正好可以用來藏身,故而急中生智,想出這個辦法來對付那頭猛虎。
之後,黃承彥令人將諸葛亮救出,報之名號。諸葛亮得知此人正是他此行欲拜師之人‘黃承彥’顧不得衣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