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好說。
打輸了,那就啥也不是了。
“戰場上的事情,我不知道,也沒有什麼主意,我只能告訴你,如何增強實力,照我的方案行事,絕對沒有問題的。”
韓辰可不會出餿主意的。
這打仗呢,在戰場上交鋒,在這等情況下,能不出主意就不出主意,免得到時候戰敗了,還怪罪於他。
這就叫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啊。
朱棣也沒有再說什麼。
他還得組織軍力,準備迎接大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啊!
南軍的架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了,那是完全不一樣了,跟之前李景隆在時一言堂那是不一樣了。
九月初十,朱允炆升鐵鉉為山東布政使,參贊軍務,而後又升任了兵部尚書;
封盛庸為歷城侯,平燕將軍。
都督陳暉、平安為副職。
南軍的兵鋒已經進到德州、定州、滄州。
就是靠這些傢伙,守住了濟南。
朱棣對平安是很瞭解的,曾經跟他出徵過塞外,其他人都是有些能力的,不是屬於那種庸碌之輩。
這也符合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敗軍之際,容易出良將,這就出來了。
當得到遼東拿下來的訊息之後,朱棣鬆了一口氣,這下逃跑,可就有了一個落腳之地了。
他趕緊率軍出師,要跟南軍進行決戰。
南軍已經北上,他不能坐以待斃,要先下手為強。
朱棣率領燕軍,先拿下了滄州,這主要是由於南軍沒有防備,還在加固滄州,先頭兵力又不多,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很顯然,這是學到了經驗了,要步步為營,以堅固的城池,來作為據點,而後層層推進,壓縮朱棣的生存空間。
當然了,滄州丟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朱棣率領燕軍,繼續南下,來到了德州,本來德州之前都已經拿下來了,但是在南軍的反擊之中,又丟了出去,著實令得朱棣氣急敗壞。
德州,是平燕將軍盛庸駐軍,這個人,可不好對付,濟南就是他守的,原本就是平平無奇的一個參將,因為守濟南有功,所以就封侯了。
四十多歲。
朱棣思來想去,派人去招降盛庸,他也是一個愛才之人,這個盛庸卻是有才幹。
他還許諾,給盛庸封王,但遭到了盛庸的拒絕,這把朱棣那是給氣著了。
“真是豈有此理,我有心招攬於他,他居然如此張狂。”
朱棣大怒。
“現在,我們沒有佔據優勢,他又封侯了,那是不可能投降我們的。”
姚廣孝開口。
他也來了,是朱棣的軍師。
話說,這封個異姓王,人家又不傻,知道這種許諾,那是假大空,再說了,自古以來,異姓王哪裡有好下場的啊!
朱棣緩緩吐出了一口氣,這倒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