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一月,按常理來說,這個季節本應是工廠的淡季。
然而事實卻是,儘管車間裡那三個倉庫中的其中一個已經清空了所有機器,但每隔兩週就會安排一次週日簽到上班。
如此一來,便進入了所謂“十三休一”的工作模式。
據領導所言,目前仍有部分生產任務需要緊急完成並交付,所以才不得不做出這樣的調整和安排。
可讓人感到疑惑不解的是,平日裡大家都很少有加班的時候,大多數人幾乎每天都能早早地下班回家。
這種情況與如今頻繁的週日簽到上班形成了鮮明對比,著實令人感覺有些自相矛盾。
難道真的只是因為那為數不多的生產排配嗎?或許這背後還隱藏著其他不為人知的原因……
有的時候啊,我真心感覺這工廠的安排簡直就是神來之筆!它居然妄圖讓廠裡的那些機器能夠全天候、二十四小時不停地運轉下去,彷彿這些機器不需要休息似的。
不僅如此,對於白班和夜班的員工們,它還要求他們僅僅用八個小時就能完成調機維護這樣繁瑣複雜的工作任務。
然後呢,只留下那麼一兩個人來加班處理那兩個倉庫裡多達八十多臺機器可能出現的臨時報警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異常情況。
不得不說,這種做法可真是將“花小錢辦大事”這句話發揮到了極致啊!
這種類似的情況居然也發生在了刀具室的我身上!
每週兩次的刀具發放工作,那可真是令人頭疼不已啊!
每次都是處於虧欠狀態,然而上頭卻還要求我必須滿足現場機器的刀具更換需求。這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啊!
看看每天的單日出刀量吧,那總是超額得離譜!
我幾乎天天都得跟現場的生技人員磨破嘴皮子,勸他們儘量少換點兒刀具,能將就用的就先別換新的。
可是呢?每天仍然會超出五六支,甚至十來支刀具!
有些編號的刀具,明明規定了每個班只能出兩支新刀,結果那些現場的生技人員隨口一說,就要兩三支新刀具來替換。
而且呀,每個夾位當班都有四五個生技人員同時作業,這不是存心為難我嘛!
我像一隻兩頭受氣的夾包倉鼠,在狹窄的管道中艱難前行。
身後是老闆的催促,要求我儘快完成任務;身前是生產生技的不滿,抱怨我做得不夠好。
我感到無比的壓力,彷彿鐵索橫江,上不得也下不得。
我試圖解釋,試圖協調,但雙方都不願意讓步。
我只能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汗水從我的額頭滴落,我感到自己快要被壓垮了。
就在我幾乎要放棄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
我決定採取一種折中的方案,既能滿足老闆的要求,又能讓生產生技滿意。
然而,像這樣可行的方案壓根兒就不存在!
除非我選擇拿起那些磨損程度較為輕微的舊刀重新加以利用,可如此一來,一旦出了事被問責,那責任必然會落到我的頭上;
要麼就是自掏腰包去購置全新的刀具,可是這怎麼可能呢?
畢竟我來到這裡是為了賺錢養家餬口,而絕非花錢來供養這座工廠呀!
就在我為此感到焦頭爛額之際,有人好心地向我提議,可以向上級反映一下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但實際上,關於這個棘手的難題,早在架機開線之時便已經存在了。
無論是普通員工還是各級領導,都曾多次向上反饋過此事,結果又能怎樣呢?
嶄新的刀具始終無法足額髮放到位,而且還要保證產品的質量持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