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之後,對於當下的影視作品已經很難提起興趣了。只有極少數的作品能夠讓我們沉浸其中,而大部分則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這些所謂的“新作”往往只是對過去成功模式的重複和模仿,毫無創意可言。
更糟糕的是,有些作品甚至還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劇情轉折和生硬的情感戲碼,讓人看了心生反感。比如,原本一部好好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非要加入一些狗血情節,將故事變得面目全非。
這樣的做法不僅破壞了原有的敘事節奏,也使得觀眾難以理解導演的意圖。
還有些電視劇喜歡在結尾處強行製造大團圓結局,不管之前劇情如何發展,最後都會給主角們一個完美的歸宿。
這種套路化的處理方式無疑削弱了作品的深度與真實感,讓觀眾感到失望。
《默殺》、《涉過憤怒的海》、《消失的她》、《無名之火》、《獨行月球》……一部部精彩絕倫的電影讓人目不暇接,這些影片有的輕鬆喜樂,令人捧腹大笑;有的則深沉警醒,引人深思。
然而,儘管我們稱之為新時代的電影,但無論是主角還是導演,似乎仍然是那些我們熟悉的老傢伙們在發光發熱。相反,由九零後和零零後主演或主導的影視作品卻寥寥無幾。而在網劇和短劇中,我們卻經常看到這些年輕人展現出酷帥狂霸拽的姿態。
影視的內涵似乎是沒有的,都市龍王歸來能有什麼現實意義?特種兵王退役回家發現女兒住在狗窩,一聲令下整個西南軍區大動盪;亦或者豪門贅婿平時唯唯諾諾,背後卻是國外傭兵界令人聞風喪膽的閻羅王。
似乎所有的影視作品都沉迷於扮豬吃虎、裝逼打臉的套路反覆出現,讓人感到乏味和無趣。
除此之外,人物形象也缺乏多樣性和深度。無論是男女老少,髮型長短都差不多,其他的男人女人都是類同的造型,即使是扮演乞丐也是渾身破破爛爛卻又幹乾淨淨的。
這種形象設計給人的感覺就像那些想撿路邊的錢卻又嫌棄彎腰麻煩、嫌棄錢髒的人一樣,總是需要路邊的好心人幫他們把錢撿起來擦洗乾淨後再還給他們。
然後他們會以一種施恩般的姿態,蜻蜓點水地點個頭就離開了,展現出一種矜持的傲慢。這樣的角色塑造讓觀眾難以產生共鳴和情感投入。
老輩人常說:“賺錢嘛,不寒顫!”這句話雖然簡單,但卻蘊含著一種對生活的真實態度。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環境的變化,我們對於賺錢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
曾經,我們總是批評那些只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的行為,稱之為“恰爛錢”。
但如今,只要錢到位了,人們就會全力以赴地去表演,甚至不惜拼命。比如,騎馬時不再是簡單地坐在道具馬上,而是要真正掌握翻身跨越式騎馬技巧;耍劍時也不再是手持輕飄飄的紙劍,而是要展現出挽劍花、隨手轉劍的精湛技藝。
這樣的表演才算是真材實料。
相比之下,現在的一些小鮮肉演員們似乎缺乏這種敬業精神。他們在表演中常常依賴於特效和後期製作,而非透過自身努力去塑造角色。
例如,在表演霸王舉鼎時顯得輕鬆自如,但在公主抱場景中,卻需要公主坐在高凳上,雙手託著腦袋並虛託著雙腿。
即使沒有男演員的幫助,公主依然能夠坐得穩穩當當。更讓人感到尷尬的是,這位公主還需要側身貼在男演員胸前,彷彿一個卑微的存在。
這樣的表演實在令人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