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璋來到李少嚴大帳,準備和自家大哥商議接下來的事宜。
不過在此之前,他先是將自己這次去帝都的經歷,毫無保留全盤托出,
包括為了將離間計演的更加逼真,讓帝君相信他二人確實產生隔閡,他將當初李少嚴阻止自己去帝都的事也和帝君吐露,同樣也一併告知李少嚴。
李少嚴並沒有責怪他,因為這畢竟是為了保命時候的權宜之計。
至於李如璋是不是有心陷害自己,李少嚴更是心中有數,
一個真正有心陷害自己的人,何必三番五次的營救自己,當初在幽州又何必想方設法為自己和一眾軍士謀求生路。
李少嚴甚至明言,自家兄弟如果打定主意要爭雄天下,那他便跟隨李如璋鞍前馬後,他清楚自己不是爭霸天下的那塊料,但是帶兵打仗,輔助自家兄弟成就一番霸業,他還是樂見其成的。
所以,李少嚴表示,完全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
後史書記載,
“嚴曰:“兄有自知,無以為天下,君欲行事,兄乃隨之,”
李如璋聽後,大喜過望。
之後,李如璋又和李少嚴商議了其他事宜。
比如軍隊的改制,和戰力強化。以及軍紀的加強。
總體幾個方面,細化下來卻有大大小小几十條。
首先是軍隊的淘裁
一支軍隊的發展和強大,絕對是離不開廣大民眾的擁護和民生支援的。
軍民本是一家,軍士本身就是來自民眾之中,民眾則是需要依靠軍事力量來保護他們,
正所謂,相輔相成,
李如璋和李少嚴商議
軍隊中,歷經幾次戰事下來,老弱病殘不少,將這些士兵替換下來,一併安置在屯堡,正好可以協助每個屯堡進行軍事訓練,除了必須的賞賜和撫卹,每個退役將士還能得到一定的功勳田,
這樣可以忙時耕作,閒時練兵,即方便管理,又能提供糧食產出,還能護佑百姓,讓百姓有自保能力,又讓軍士有自己的私人財產,這也使得他們更加有凝聚力。
于軍於民,都是有利的。
可謂是一舉多得,
功勳田是軍士的私人財產,記錄在冊,可自種,可以僱傭,也可轉租,但是絕對不能變賣,
若是變賣官府也不會頒發地契,而且一旦變賣,被查出,雙方都會受到嚴懲,
此舉是為了防止土地兼併和保護退役軍士的一種手段,保證這些軍士哪怕就算是傷殘了、或者到了老年,孤苦無依的境地,依然有口吃的,不至於被餓死。
強化軍隊戰力,就不用多說了,淘汰老弱之後,剩下的兵力,必然精悍。
只需要再加強武備,保持操練不斷,必然會越來越強。
再一個就是嚴峻法度,李如璋在賞罰分明的情況下,決定推行連坐法,這是他根據北虜的軍事作風有感而發得來的,
在潼關的時候,北虜那種奮不顧身的瘋狂和悍然,李如璋如今依舊心有餘悸。
北虜每遇戰事,領頭之人必奮勇爭先,麾下部眾,也必須緊隨其後,並且必須護佑自家上司周全,一旦上官陣亡,則全隊皆斬。
初聽起來,確實不合情理,有失公允。
但是戰爭軍事本來就是不合情理,戰爭本就簡單粗暴,若是講究公平合理,那就不會有戰爭的發生。
所以在保證獎罰分明的情況下,北虜哪怕刑罰如此嚴峻,對外戰爭依舊能保持節節勝利,這便是北虜的優點,
李如璋不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他不光要發揚自己的長處,也要學習對方的優點,取長補短,學以致用才能使自己保持時刻強大。
所以,為了順利實行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