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宮那莊嚴肅穆的殿前廣場上,李承乾傲然挺立在正中央。
那十二旒冕冠在冷風中輕輕顫動,冕旒相互碰撞,發出清脆而有節律的聲響,向天地昭告大唐的赫赫威嚴。
李承乾微微揚起下頜,眼神中透著威嚴,俯視著臺下那一群身著奇裝異服的各國使臣。
那些使臣們皆彎腰屈膝,身體前傾,雙手抱拳,極為恭順地向他行禮,在未得到李承乾明確的許可示意前,他們的頭顱始終低垂著,連絲毫的輕舉妄動都不敢有。
李承乾目睹此景,嘴角不禁微微上揚,一抹自信的笑意緩緩浮現。
這萬邦來朝的恢宏氣象本就如此,本該如此啊!
李世民懷抱著年幼的李景佑,蘇芷則儀態端莊地站在他的身側。
按宮廷禮制的傳統規矩,太子應當由皇后抱持著出席這般重大的場合,可李世民對李景佑這個孫兒甚是寵溺喜愛,故而執意要親自抱其前來。
李承乾見父皇態度如此堅決,這種小事便也點頭同意了。
李世民的目光緩緩掃過臺下那一片人山人海,心中不禁大為震撼,這些前來朝拜的使臣數量竟然比自己當年執政之時多出了整整一倍。
他眉頭緊鎖,始終難以想明白究竟是何種緣由致使如此眾多的國家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朝賀。
但當他的視線再次落在那烏泱泱的人群之上時,嘴角卻又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揚,難以抑制內心的自豪。
畢竟他如今已經太上皇,大唐陛下是他的兒子,什麼含金量懂得都懂!
“平身吧。”李承乾那極具威嚴的聲音在空曠的廣場上悠悠響起。
玉階之上負責傳旨的小宦官尖著嗓子,用盡全身力氣高聲吆喝起來:“陛下口諭,平身!”
緊接著,排列在兩旁的大唐將士們,齊聲吶喊,聲震九霄。
那“陛下口諭,平身!”的呼喊聲一波接著一波,連綿不絕地迴盪在大明宮的每一個角落,
確保了陛下的口諭能夠清晰無誤地傳入在場每一個人的耳中。
“謝陛下!”下方的各國使臣及眾人整齊劃一地齊聲高呼謝恩。
李承乾微微點頭,神色肅穆。
“開宴吧!”
說完他瀟灑地轉身,引領著李世民和蘇芷朝著含元殿穩步走去。
在這外面無需過多言語交流,況且李景佑年紀尚幼,不宜長時間在這寒冷的空氣中逗留,還是儘早入殿開啟宴會為好。
大唐的文武百官們,目光緊緊追隨著李承乾離去的背影,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們迅速而有序地整理好自己的衣冠,邁著沉穩的步伐,緊緊跟隨其後。
貞觀一朝的老臣們與乾武一朝的臣子們自然而然地分成兩列,有條不紊地魚貫進入含元殿。
待大唐的官員們全部安然進入之後,那一千餘個代表著不同國家的使臣們才緩緩挪動腳步,神色中透著敬畏,踱步其中。
而其餘的一些使臣們,也依照各自身份的高低貴賤,井然有序地分成數列,分別朝著大明宮的各個偏殿前行,去接受不同規格與待遇的宴請。
每個偏殿之中,皆有一位處事沉穩的禮部大臣精心負責整體的統籌安排事宜,以保障宴會能夠順利進行,不出絲毫差池。
踏入含元殿,那些第一次來的使臣皆被其宏偉氣勢所震撼。
哪怕是已經來過的,每次來,都感覺到了震撼。
不得不說,這含元殿不愧是大明宮中最氣勢恢宏的宮殿建築。
從那厚重的殿門口到高高在上的龍椅之處,有著相當漫長的一段距離。
其間的地面皆漢白玉鋪就而成,兩側的立柱之上雕龍畫鳳,栩栩如生,每一處細節皆彰顯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