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內,莊嚴肅穆,雕樑畫棟間,殿內文武百官林立。
當眾人聽聞薛仁貴僅率兩萬人便毅然西征的訊息,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臉上皆湧起一抹難以抑制的躍躍欲試。
在這個時期的大唐,文臣武將的界限並不如後世那般涇渭分明。
貞觀遺風猶存,朝堂之上依舊保留著出將入相的傳統。
雖宰相之名已去,但武將入閣者亦不在少數,諸如當下朝中的幾位尚書,許多都是從沙場上拼殺出來,憑藉赫赫戰功步入朝堂中樞。
聽到薛仁貴西征的訊息,眾人心中暗自叫罵。在他們眼中,薛仁貴這一舉措實在太過“雞賊”,竟獨自攬下這等建功立業的良機。
畢竟,當下的大唐,誰不想在戰場上一展身手?
若此刻李承乾下令全面開戰,那請戰書怕是瞬間便能將這宏偉的太極殿堆滿。
大唐實行軍功制與府兵制,對於軍中眾多基層武將而言,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晉升通道。
日子漸好,人人都渴望更進一步。
尤其是那些底層軍官,他們日思夜想的便是能踏上戰場,用手中的刀劍拼出更高的官階,改變自己的命運。
此刻在朝堂之上,顯然不是請戰的時機。
若想請纓攻打阿拉伯,只能私下向陛下遞上摺子。
今日早朝,有著更為重要的議題亟待商討——天下為公。
陛下提出此概念後,朝堂上下皆在揣測,這到底意味著什麼?陛下究竟打算如何推行?
李承乾將傳令計程車兵妥善安頓後,穩步轉身,邁著沉穩的步伐踏上龍臺,坐上龍椅。
他目光掃視著下方的文武百官,嘴角不自覺地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仿若洞悉眾人心中所想。
“諸位愛卿,朕知曉,這些日子以來,諸位都心急如焚,生怕朕所提及的天下為公,會損害到諸位自身的利益,是嗎?”
李承乾的聲音在殿內悠悠迴盪,不疾不徐,卻又有著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威嚴。
“來,有話想說的,都儘管上前,讓朕聽聽你們的想法。”
“如此,朕也能清楚這天下為公,日後究竟該如何推行。誰先來啊?”
此言一出,殿內瞬間陷入一片寂靜。
百官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中猶豫無比。
剛剛還因薛仁貴西征而激動不已的眾人,此刻面對陛下丟擲的這個敏感話題,竟無一人率先站出來。
就在這時,人群中,陳浮生邁著堅定的步伐,率先走出佇列。
他的舉動,引得眾人紛紛側目,眼中滿是驚訝。
在眾人的認知裡,陳浮生一直是陛下最為堅定的支持者,無論陛下提出何種主張,他總是毫不猶豫地站在陛下身旁。
可今日,他為何會第一個站出來?
李承乾見陳浮生站出,面色平靜如水。
“浮生啊,你有什麼疑惑,儘管說吧。”李承乾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溫和。
陳浮生微微躬身,行了一禮,態度謙遜。
“陛下,臣認為陛下所言‘天下為公’實乃高瞻遠矚,意義深遠。臣觀滿朝文武,心中對此持反對意見者恐怕不在少數。”
“然而,此刻卻無一人站出來向陛下直言,臣猜他們是尚未整理好言辭。”
陳浮生微微一頓,目光掃視了一圈周圍的同僚,見眾人神色各異,有的面露尷尬,有的則眼神閃躲。
“其實,天下為公這一理念,自古以來便為世人所倡導,只是常常流於表面,從未真正得到切實的落實。”
陳浮生繼續說道,聲音清朗,字字句句都清晰地傳入眾人耳中。
“臣料想,諸位大臣真正想要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