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弼看來,香江可以繁榮昌盛,但不允許是靠科技繁榮。
地產才是最符合滙豐等英資勢力利益的產業。
港英政府可以透過賣地輕輕鬆鬆賺錢,而滙豐銀行更是可以透過綁架地產商,推高樓價,實現無限套利。
張啟明旗下,之前只是一家科技公司,還沒有讓滙豐銀行感受到真正的威脅。
畢竟,科技公司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助力。
發展得越好,對香江以滙豐為首的資本就越有利。
鼎盛銀行的出現,卻讓張啟明的科技勢力如虎添翼,彌補了資本不足的缺點,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
現在,科技勢力做得越大,反而成為了滙豐為首的資本最大的威脅。
香江地域狹小,再繁華,資源也有限。
大量資金湧向鼎盛銀行,湧入科技行業,彷彿一場無聲的革命正在悄然醞釀。
科技領域涉及極廣,所需要的資源幾乎是無限的。
這意味著,進入其他行業的資金將如被抽走的血液,逐漸減少。
特別是對於地產行業這樣的傳統巨頭,威脅猶如狂風驟雨般襲來。
滙豐銀行的業務中,地產商的貢獻佔據了七成之多,地產行業的垮臺,將如同地震一般,給滙豐帶來重創。
這是滙豐絕不願意看到的,更不符合港英政府的利益。
可科技行業的背後,是龐大的實體制造業,它代表著無數工人的生計。
港英政府不敢公然站出來反對發展製造業,只能透過推高房價,如溫水煮青蛙般,潛移默化地消滅香江的製造業。
本來,這一切都如計劃般順利進行著,華人大亨們如過江之鯽,擠破腦袋都想進入地產業,彷彿那是通往財富的唯一捷徑。
張啟明的出現,打破了港英政府制定的,只能靠地產致富的潛規則。
與張啟明依靠科技,短短几個月便成為香江首富,身家千億的輝煌成就相比,曾經的地產五虎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香江地域狹小,土地資源有限,科技的崛起,宛如一股清新的春風,為商人們帶來了新的選擇。
他們不再盲目迷信地產,不再與那些地產巨頭爭奪有限的土地資源,而是開始將目光投向科技創新和研發。
在這幾個月裡,香江的高校中,洋溢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激情與活力。
不少年輕學生憑藉著科技創新,獲得了啟明投資的青睞,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實現了財務自由。
張啟明為了推動這股科技浪潮,不遺餘力地將這些成功案例,透過媒體向社會大量報道,在各大高校中大肆宣揚。
這猶如一把火,進一步點燃了大學生科技創業的熱潮,讓整個香江都沉浸在一種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熱烈氣氛之中。
以前香江父母在對孩子專業的選擇上,通常都是老師、醫生、金融、律師這些熱門專業,現在又加上了科技專業。
幾乎都是和張啟明旗下各公司科技產品專業相關。
這對滙豐來說,絕不是一個好現象!
一想到這些,沈弼緊緊地握著手中的鋼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決絕。
沈弼從抽屜中,拿出一份早就準備好的名單,交給助理凱特,吩咐道:
“香江的科技行業過熱,弄虛作假太多,都是泡沫!
滙豐銀行需要控制風險,收緊對科技行業貸款。
這份資料上的企業,正在申請的,駁回,已經貸出去的,收緊!
你拿去交給信貸部,馬上按照我的要求處理!”
凱特接過資料,展開看到上面內容,瞳孔一縮。
連忙應道:“董事長,我馬上去!”